言論自由和宗教神聖間的拿捏

2015-01-10 11:58:26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法國嘲諷雜誌「查理周刊」被三名伊斯蘭恐怖分子持AK-47衝鋒槍掃射,造成12死慘案,舉世強烈譴責。三名槍手受過軍事訓練,光天化日下,選定巴黎市中心受警方監視保護的「查理周刊」編輯部為目標,迅速執行殺手任務,並安全撤離。事件使法國朝野不分立場,都站在「查理周刊」一邊;民眾也走上街頭,舉起「我是查理」牌子,表達不向暴力恐怖屈服的意志和決心。
 
這件事,與不久前澳洲雪梨和加拿大首都渥太華發生單槍匹馬伊斯蘭極端分子「獨狼」式作案,意義完全不同。本案手法「成功」,宣傳震撼效果之大,可能激勵中東「伊斯蘭國」(IS)、葉門、巴基斯坦神學士和北非Boko Haram等聖戰團體繼起效法。他們一定會加緊軍事訓練「聖戰士」,滲透西歐、北美,擴散細胞,在敵人心臟發動「不對稱戰爭」,攻擊西方弱點和文明象徵。
 
西方文明的核心價值,如宗教信仰、言論結社、居住遷徙等自由,保護個人隱私、提倡自由主義、保護少數弱勢群體人權,如今都受到政治伊斯蘭的挑戰,能否堅持不懈,贏得最後勝利,不能保證。
 
前美國外交官希爾(Charles Hill)最近發表「為什麼政治伊斯蘭教正在勝利」一文。他說:「國務卿柯瑞提出『IS在現代世界沒有任何位置』的說法,顯然無視現代世界自身被消滅的可能性。歷史並不必然是直線進步,永遠向更好方向發展。如果近來政治伊斯蘭教暴力事件和思潮不能強力扭轉,未來的世代可能出現放棄開放貿易、言論自由、民主政治等西方基本信念。政治伊斯蘭主義在那樣的時代,會活著非常自在。」
 
這是令人心怵的警告。中東阿拉伯國家秩序崩潰,是今日政治伊斯蘭極端主義氾濫的主因。阿拉伯和伊斯蘭教世界正如16至17世紀歐洲宗教革命和「30年宗教戰爭」一樣。只有經過同樣長期殘忍血腥的信仰聖戰,伊斯蘭教才能脫胎換骨,轉換成西方啟蒙運動後的基督教,不再為一點教義解釋不同,就殺得你死我活。現今政治伊斯蘭主義,並不以遜尼派、什葉派的教內之爭為滿足,他們的更高目標,是攻擊西方的世俗價值,尤其針對西方的宗教容忍和言論自由。
 
宗教的神聖性是信徒最珍視的價值,不容褻瀆。可是西方啟蒙主義以反宗教迷信為基礎,法國啟蒙主義大師們如伏爾泰,反天主教尤甚。傳承下來,法國激進左派以盡情嘲弄宗教為其特徵;而醜化對手的政治諷刺,更是法國文人的特長和喜好。以言論自由作護身符,肆意攻擊宗教,不理會傷害信徒的信仰和感情。
 
這種任性表現了西方理性主義的傲慢。美國「華爾街日報」昨天發表社論,主張西方國家領袖絕不能對政治伊斯蘭教做任何讓步。20 0 6年法國總統席哈克反對「查理周刊」轉載丹麥嘲諷穆斯林先知的漫畫,做法不當。社論也認為,2012年歐巴馬總統反對美國猶太極端分子製作醜化穆斯林聖人的電影,是長敵人邪氣,消自己正氣的不當表態。因為那樣做會發出錯誤信號,潛在合法化伊斯蘭教不容冒犯,且令人懷疑西方對言論自由核心價值不夠堅持。政治伊斯蘭主義者看到西方缺乏自信,會增加惡性攻擊的信心。因此,西方領袖們不應對冒犯穆斯林信仰,做出任何表達歉意之舉。這種論點顯示西方右翼對自由理念和立場的堅持,毫不妥協。
 
「查理周刊」的悲劇,恰顯示西方世俗文明價值的偏執狂,和同樣屬偏執狂的政治伊斯蘭主義宗教的直接衝撞。「文明衝突」論預言不幸言中。西方普世價值中,有許多稜角和特性,賦予西方文明特有的思考和創造力,造就今天的世界文明;但也有其先天的相互矛盾和弱點。例如,堅持個人隱私不可侵犯,不利於防範聖戰死士滲透;只要伊斯蘭聖戰團體繼續發展其不對稱戰略,西方就需全方位聯防回應,無法避免將縮減個人自由。
 
西方右派仍堅持,冒犯伊斯蘭宗教屬於自由權利,惡化了彼此關係。西方正日漸走上自我實現「穆斯林恐懼症」的預言,不作修正,自己日子會愈來愈難過。而西方堅持言論自由沒有界限,不斷故意刺激和傷害宗教信徒感情,這種偏執狂,和下達殺死褻瀆伊斯蘭教先知者的宗教命令,看來都如同「一神教」信仰的瘋狂,絕無助世界和諧與和平。
 
关键词:宗教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