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網路防火長城 利弊得失

2015-01-11 12:00:08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官方日前封鎖谷歌 (Google) 的Gmail信箱服務,並說,中國政府的網路防火長城即將在2015年初完工。消息顯示,中國人民與進入大陸的外國民眾須有心理準備,未來在中國能用的網路資源將大受限制,且所有中國境內民眾在網路的交談、留言與訊息交換,都可能受到更嚴密監控。
 
為何中國政府要「煞費苦心」建立網路防火長城?北京當局提防任何與中國官方意見相左的外國機構是主因。由於Google拒絕提供中國政府該公司的顧客名單,Google與中國官方決裂。近年來,Google旗下許多服務,包括搜尋引擎、協作平台和Picasa相簿等,都陸續遭中國政府封鎖。
 
去年12月29日,在中國的中外用戶發現,Gmail信箱也遭封鎖,不僅無法接收郵件,甚至連客戶端管道也被封鎖。中國官方封鎖谷歌,讓中外網友怨聲載道。商人無法和國外洽談生意,許多到中國出差的外國人抱怨無法對外聯繫,商機損失不小。中國過去也曾封鎖網頁版Gmail,但網友仍可透過手機軟體或微軟Outlook使用。但26日起,這種方式已被全面封殺。
 
其他被中國封鎖的公司,還包括臉書 (Facebook, FB)、推特 (Twitter) 和中文的 YouTube 。
 
北京官方痛恨所有批評中國的外國媒體。兩年多前,「紐約時報」報導前總理溫家寶家族涉嫌貪污,當局立即禁止紐時網站和中文網在中國登錄。當局忌諱民眾透過多重網路傳遞消息與集體串聯,自1989年天安門事件以來,北京一直擔心民運再起。習近平總書記反貪禁奢不遺餘力,但管治和箝制網路言論,卻有強化的趨勢,主要在防止各種「反中(共)」勢力,透過網路互通聲息。
 
從北京角度看,海外特定宗教團體在大陸早已由檯面潛入地下,藏獨也伺機而動,疆獨可能勾結境外激進伊斯蘭組織,隨時反撲;基督徒與天主教友分別成立地下教會,都讓北京擔心失控。這些因素,促使當局盡可能封鎖網路,存留的博客、互聯網與微信等媒介,都透過敏感字詞搜索封堵屏蔽訊息,以利監控。
 
當局也不想讓外國人在境內透過多重網路傳遞消息。雖然西方勢力尚未堂而皇之進入中國,但北京對「顏色革命」甚忌憚。「解放軍報」今年元旦新年獻詞指出,一些西方國家正加緊對中國策動「顏色革命」,加緊實施網上「文化冷戰」與「政治轉基因(基因改造)」工程,中國軍隊意識形態和政治安全方面正面臨嚴峻挑戰。因此,建立網路防火長城,是官方不得不做的重大工程。
 
中國網路審查系統始於1998年,去過大陸的中外人士都知道那些網站准許上,那些網站連使用翻牆軟體都不一定上得了。2002年,電腦專家史密斯(Charles R. Smith ) 發表《中國的防火長城》 (The Great Firewall of China)文章,將中國古代的代表建築物萬里長城,與現代電腦術語「防火牆」(firewall) 巧妙結合,諷刺中國網路審查系統無所不在。問題是,中國建萬里長城仍擋不住外族入侵;建立防火長城真能擋得住人民的不滿與接受西方訊息,或西方的入侵嗎?
 
這個做法顯示,北京當局對自己人民顯然不像自己對外吹噓的那麼自信。天安門事件迄今仍是中共領導層集體夢魘。即使改革開放30多年,當局還念茲在茲建防火長城,防止人民串聯、集結與倒戈相向。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一旦潰堤,將一發不可收拾。建防火長城,禁止人民使用多元網路資源,民眾敢怒不敢言,但一旦封鎖功能遭反制,防火長城也可能如牆倒眾人推。
 
其次,中國藉網路審查,想杜絕外國機構利用網路對中國人民滲透洗腦,並監控境內西方人行蹤與活動,顯示對西方國家和民眾不信任。欠缺互信的深層恐懼,長期存於中共領導層腦海中,懷疑每一個西方人都透過網路滲透,想搞顏色革命,將「阿拉伯之春」變成「中國之春」。
 
第三,中國政府透過網路資源,成功「駭」取部分西方國家工商與國防機密,納為己用。同樣地,北京也擔心西方國家透過網路竊取中國工商與國防機密。此一想法,讓建防火長城更具正當性和急迫性。
 
北京當局應知,網路世界存在無限想像和影響力空間。傳聞美國已發展出新的電能軟體,可成功入侵並癱瘓任何國家網路防火牆。果真如此,中國的防火長城總有失靈的一天。屆時高牆倒塌,不知中國政府與人民如何因應?
 
关键词:利弊得失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