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與創業 :各國經濟發展新策略

2015-01-20 13:06:11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為鼓勵創新型企業和產業發展,中國國務院14日宣布,將設立總規模400億元人民幣(約60億美元)的「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投入新興產業早期或初期創新型企業。去年12月初,韓國國會通過2015年政府總預算,研發預算大幅增加62%,達18.9兆韓元,約合200億美元;而刺激創業資金為3.5兆韓元(超過30億美元),大幅超越2014年的1.0兆韓元。台灣的「國家發展委員會」也從2013年春開始,展開「創業天使計畫」,預計五年內投注台灣13.5億元(約4350萬美元),結合民間資金讓總金額達1億美元,每年挹注約10家創新企業,計畫創造上千個就業機會。顯然,創業和創新已成亞洲新興國家,甚至全球經濟發展的新策略。
 
雖然各國投注力道不一,但不約而同看上創新和創業的發展策略,自然有其環境背景。過去,要創設一家企業並不容易,因為創業和行銷都需要相當的資本,沒有足夠資金和相當的技術,不太可能創業成功。然而在網路時代,「開店」變得非常容易,只要自行設立網站,或搭上大型網站開一家「站中店」,即可開張做生意;拓展生意也不用到處設立據點,只要顧客有電腦或手機網路,極可能會成這家新店的顧客。
 
而既然開店成本極低,各種技術和商業模式都可上網來測試市場,沒有顧客立刻關門下網,生意好就加碼擴大營業。一夕爆紅的企業變多了,眾多小型企業都欣欣向榮,成為增加就業的簡易途徑,當然吸引各國企業和政府重視,力圖掌握此項經濟發展的利基。
 
中國大陸著名企業阿里巴巴創立「淘寶網」,短短15年內(1999創立)營業規模超過美國亞馬遜(Amazon)或電子灣(eBay)等最大規模電子商務企業。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首日,市值即超過2300億美元,創立網路經濟環境下,現代創業模式的極致典範。若加上已成名的美商谷歌(Google)、雅虎(Yahoo)等企業,以及創辦微軟(Microsoft)的比爾蓋茲(Bill Gates)、蘋果的賈伯斯(Steve Jobs)等案例,都讓大家認為創業或創新宜早不宜遲;只要有創意,掌握時機幹了再說,即使休學創業也是值得。
 
因此,如今不僅各國商業管理學院競相開設「創業課程」,學校甚至設立基金,協助大學生們從事創業探索。台灣大學正在研究要延長學生的休學年限(原來只限一年),方便學生們從事創業。台灣的行政院毛治國院長甚至設立「創新創業會報」,規劃每一季都會有新亮點,讓年輕人的創意快速地成為創新企業。
 
表面上看,美國似乎沒有像亞洲新興國家如此重視創業,但事實卻非如此。美國以獎學金政策吸引全球最優秀的頭腦,結合彈性的移民政策,網羅大量全球最有創意的年輕人在美國就業;其發揮的創新及創業效果,絕非亞洲新興國家表面上看到的創新創業政策所能比擬。也因此,最有創意的新型企業,多半還是在美國誕生,其他國家多半只有扮演學習和模仿角色。
 
美國當前超低的失業率(5.6%)更是將歐洲(11.5%)遠遠拋在腦後。一般認為,亞洲新興國家的小型企業相對較多,其實不然,美國近600萬家企業中,有八成企業是雇用人數在10人以下的小企業;九成左右是20人以下的中小企業。每年有超過60萬家中小企業新創設,50多萬家倒閉,因此企業總家數還是年年增加。
 
新創企業要能成功設立,要有適合創新的環境;如果法令規章陳舊不堪,當然影響新創企業及商業模式的成立。台灣「第三方支付」的法規付之闕如,使台灣電子商務無法快速成長;一直到中國大陸的淘寶網大量侵蝕台灣電子商務市場後,才受到政府重視,並於日前立法通過,讓企業可開始經營這個商機無窮的市場。
 
經濟學家們(如Michael Porter)早有共識,經濟發展的模式剛開始是由「生產因素」的投入帶動,其後會由「技術創新」來帶動,之後會由「制度創新」來帶動。可最快速提出有利發展的法令規章的經濟體,就會成為最後的成功者。
 
從上述觀點看來,目前立法效率最差的台灣,極可能是這場創業競爭的落後者,該設法解決這個問題了。而立意創業的有志之士,各地各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就看你能否善用和把握。
 
关键词:策略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