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務員大幅加薪 能帶來清廉?
2015-01-21 14:42:58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傳聞已久的中國公務員加薪案出台,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19日證實,國務院已下發相關加薪方案,最高級別「正國級」官員,每月基本工資從人民幣7020元(合1131美元)增至1萬1385元(合1834美元);最低級別辦事員,每月基本工資從人民幣630元(合101美元)增至1320元(合213美元),媒體分析調薪幅度達60%至100%。方案明確規定,今後公務員工資每年或每兩年調整一次。對因持續反腐而備受衝擊、士氣低落的中國公務員,加薪無疑是一劑強心針,不過大幅加薪是否必然帶來清廉政風,尚難下斷語。
中國公務員上次調薪是12年前,今年加薪幅度雖不小,然而如計入12年來通貨膨脹因素,幅度並不算高。中國公務員總人數一直是個謎,據財政部2012年出版的資料,當年中國政府財政供養人口超過6000萬,相當於1636年明朝建立時的全國總人口數,也接近目前泰國總人口。這些人有多少比例算公務員,官方和民間說法有天壤之別。
2012年習近平上台後厲行反腐倡廉,揭露公務員腐敗問題外界怵目驚心。公眾質疑目光下,一些年富力強公務員告別體制,拋掉「鐵飯碗」,進入工商領域;繼續留在體制內的公務員則抱著「多做多錯,少做少錯」心態消極觀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只要中共紀委不找上就阿彌陀佛。
由於「學而優則仕」傳統,中國公務員隊伍不乏智商高、學養豐富的精英。他們選擇進入體制成公務員,無非看中加官晉爵、飛黃騰達的遠大前程。對權力膜拜和對特權迷戀,也使一些人能抵擋商海打拚和學界揚名的誘惑,忍受公務員低薪,因為手中的權力,很容易讓自己獲得遠比商海和學界高得多的「報償」。在數十萬公務員在反腐運動中前「腐」後繼,紛紛落馬後,一些分析把公務員貪腐,歸咎於薪水太低,無法養家,「高薪養廉」主張再次被提出。主張仿效新加坡公務員高薪制,官員收入如大幅增加,行事會更謹慎,不敢以身試法。
然而,這種看法只窺見豹斑,未見全豹。中國歷史上兩次「高薪養廉」嘗試,都不成功,堪作前車之鑑。一次是宋太祖改變低俸祿制,發布「省官益俸詔」,實施「厚俸養廉」,結果政府財政負擔增加,官員貪腐依舊。另一次是清代雍正元年實行「養廉銀」制度,想藉高薪培養和鼓勵官員廉潔習性,避免貪汙,官員獲得的「養廉銀」是基本工資的10至100倍,但事與願違,清朝地方貪腐情況仍為史上之最。
中國的「高薪養廉」論者常以新加坡制度作為典範,實際也是一種誤讀。目前中國最高公職如國家主席習近平、總理李克強的基本工資,即使調薪後每年也只有2萬2000多美元,不到新加坡總理年薪205萬美元的90分之一。正如新加坡政府強調,新加坡公務員高薪制,並非為養廉,而是為吸引優秀醫師、律師、會計師、大學教授、企業家、銀行家等德才優秀人才「棄職從政」。
而新加坡年薪100萬星元(合75萬美元)以上公務員只有約30人,多數公務員年薪不到10萬星元(合7萬7000美元)。年薪是政府給他們的全部收入,部長、總理都沒有專職司機和汽車,上班開自己的車,有大型公務活動才由政府派車。這與中國高官日常吃喝和交通,費用全數由政府支付有很大不同。新加坡早在1994年實施頂級公務員高薪制前,就實施「預防腐敗法」,解決公務員廉潔問題,嚴正的執法和刑罰也讓他們「不敢貪,不敢腐」,形成良性循環的文化。
中國公務員加薪天經地義,至少拉近與民間待遇差距,但如認為調薪六成就能杜絕官場貪腐,也太過天真。杜絕官場腐敗,首先須鏟除產生腐敗的土壤。中國的棘手問題是貪腐之風不只存在於官場,而是瀰漫整個社會,連上幼稚園都得行賄、送禮、走後門;人們對各行各業的「灰色收入」不以為恥,反習以為常,不是只整治公務員隊伍就能解決,而須改造文化。其次,解決腐敗問題,須建立對權力的監督機制,不能單純依賴執政者自我監督,而應包括陽光法案和輿論監督。官方續壓制社會輿論對腐敗的監督,反腐必難達到預期效果。最後,依法治國不應只是口號,而應成自覺的社會肌體力量,但顯然,中國還缺乏這類生態和機制。
关键词:中國公務員大幅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