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不願接受「世界第一」?

2015-01-26 10:21:48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統計,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GDP)已於上一季超過美國(中國17.6兆美元,美國17.4兆美元);換言之,由2015年起,中國已是世界最大經濟體。不過,奇怪的是,中國並不要這個「世界第一」,還公開拒絕接受這個頭銜。為甚麼會這樣?
 
   第一,計算方法有問題。中國政府日前在北京新聞發布會明確拒絕這個頭銜。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回答英國「金融時報」記者提問時說,IMF用「購買力平價」(PPP)計算GDP,方法有問題,結果欠準確,所以統計局不接受計算結果。他解釋說,所謂購買力平價,即購買同樣的一籃子服務和商品,在美國用100美元,在中國用600元人民幣,在日本用1萬日圓,以購買力去看,不同數量的三種貨幣是等值的;但三個地方的一籃子服務和商品,不能完全相同,譬如在中國是饅頭和大米,在歐美則是麵包,商品不同,計算會出現差異。由於計算出現種種問題,統計局認為,IMF低估了中國物價,又高估中國的GDP,所以不接受計算結果。
 
   第二,中國人均收入少。這是人所共知的事,IMF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的人均收入為6747美元,全球排81名,比全球平均水平還低;美國人均收入5萬3103美元,排第九。兩國人均收入相差太遠,中國人民感覺不到經濟第一;國家富了,人民卻還窮,一般人要辦事找工作,還要「拉關係」,沒有政商關係,辦甚麼都困難。
 
   第三,貧富太懸殊。這也是眾所周知的事,中國經濟經30多年高速成長,讓少數人富起來,一般人生活雖得到改善,卻分享不到財富。統計局公布的2013年中國基尼指數(衡量貧富差距的指數)為0.47;但密西根大學最近一項研究發現,中國1980年的基尼指數為0.30,2010年為0.55。基尼指數由0至1,數字越大貧富越懸殊,日本只有0.25,全球最低;一般發達國家都在0.25至0.35之間,中國卻全球最高。
 
   第四,對「十三五」充滿信心。中國不願自稱世界第一的真正原因,主要因「第13個五年計畫」。中國政府相信,在「十三五」時期(2016-2020),經濟轉型將升級,改革將進入攻堅期;到這個時期結束,中國經濟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綜合國力將接近美國水平。
 
   第五,李克強講話。中國政府對未來數年的信心,充分表現在李克強日前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講話。他說,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不會發生金融危機,西方國家實在無須擔心。中國經濟現在放緩,去年成長率下降至24年來最低的7.4%,是因中國進行經濟轉型和改革所致,7.4%左右的成長,是中國的「新常態」;「中國有如高速列車,現在雖沒有過去那麼高速,但仍然保持中高速,並且穩定地前進。」
 
   第六,2025年是關鍵年。中國國內最新研究,不約而同將2025年定為關鍵年。中國國家信息經濟預測處的研究說,中國經濟總量,將於2025年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並於2049年,占全球的25%,屆時將是美國的1.8倍。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的研究也說,中國經濟總量將於2025年,即再過約十年,即超越美國,成世界第一。習李政府相信,未來十年中國勢必超美,現在沒有必要自稱世界第一。
 
   第七,經濟成功轉型。導致轉型成功的要素包括:一,到2020年,城鎮化改革將使城市人口增至全部人口的60%,超過1億農村人口將成為城市人口;城市人口增加,可提供勞動力,也可提高消費。二,到2020年,五分二人口的人均收入,將從中等收入提升至高收入;高收入人口增加,有助增加消費。三,中國沒有社會安全網,人民不得不為教育、健保和退休而儲蓄,將40%的收入作為儲蓄,削弱消費潛力;「十三五」將改善教育、推行全民健保和退休金制度,讓人民減少儲蓄,將收入釋放出來,作為消費。四,「十三五」容許農民將土地出租,藉此增加農民收入,加強消費。五,經濟保持中高速成長,人民收入持續增加,中產階級不斷擴大,成為消費主力。
 
   綜合而言,中國政府對未來數年充滿信心,並不為經濟成長下降至「保七」而擔心,反而認為,已為經濟轉型找到方向;由內需開發的巨大消費潛力,將可確保持續成長,情況就像1980年代找到產品出口作為經濟動力一樣。
 
关键词:世界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