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京閱兵 何不邀美台領導人觀禮

2015-01-30 10:36:40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大陸官媒證實,今年9月3日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和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北京將舉行閱兵儀式,俄羅斯總統普亭將應邀出席觀禮。而美國二戰中與中國併肩作戰,是中國抗日勝利的重要盟國;國民黨更在抗戰時領導軍民抗日,北京有無開闊心胸和遠見,展現靈活手腕,也邀請美國和台灣領導人參與閱兵觀禮呢?
 
大陸官媒指閱兵主要目的是震懾日本和警示美國,習近平主席最不可能邀的,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日本的盟國美國總統歐巴馬,也可能排除名單外;而邀請台灣領導人參與,涉及兩岸互相承認和稱呼等問題,也有困難。但如從更寬廣歷史脈絡,和未來無限可能的發展檢視,邀請美台領導人是北京一舉多得、包贏不輸的安排。
 
北京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3日在例行記者會表述,可看出北京希望活動能彰顯新的國際視野與定位,追求國家地位提升,坐實東亞各國的領袖地位,所以也將邀二戰中被日本侵略的東亞國家領袖參與。
 
十年前大陸舉辦類似活動,官方表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重點在「抗日」;如今表述調整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也是聯合國成立70周年」,從「中國」擴大成「世界」,先後次序調整和地域擴充,反映北京自詡為上升中的強國,想嘗試向國際推銷自己的國際價值觀和爭奪話語權。
 
但北京又反覆強調,中俄作為二戰亞洲和歐洲兩個主戰場,將共同舉辦系列慶祝活動。習近平將於今年5月出席莫斯科閱兵儀式,隨後俄方將與中方於9月3日在北京舉行閱兵,俄軍有部隊參與,普亭將出席觀禮。如果格局只是這樣,看來不像標舉的「宏大」,反而頗有中俄延續冷戰思維,互相抱團取暖,為反擊美日同盟圍堵而搭建平台的觀感。這樣想「震懾日本、警示美國」,反而會被譏為中國被國際社會孤立的俄羅斯綁架,貶抑自身戰略優勢,也使改革開放30多年致力融入國際社會的努力,部分付之東流,將得不償失。
 
人們也會質疑,中國勞師動眾花大錢,舉辦規模盛大的活動,既屬對抗法西斯,為何二戰中與中國軍隊併肩作戰,在歐、亞洲領導同盟國戰勝德國和日本的美國,反而被排除在外;而二戰後趁勢併吞中國領土、扶持中共壯大的俄國,反成了主賓?
 
歷史很清楚,中美在二戰中是盟國。日本被迫投降,與美國對日宣戰,美軍在太平洋牽制大量日軍,最後兩顆原子彈發揮關鍵作用,史實難以抹滅。即以中國境內對日作戰,美國「飛虎隊」在中國家喻戶曉,都說明美中的同盟情誼。
 
習近平作為立志率領中華民族實現「中國夢」的新一代領袖,應展現政治家氣度和高超靈活手腕,如能邀美國總統歐巴馬同慶勝利,除重溫中美友誼,更有惕勵中美反思,不受國際戰略環境和利益改變的深意,從而對日本、對美國朝野都產生一定反省,產生外交牽制和輿論效應。
 
誠然,習近平如邀請,歐巴馬未必出席。畢竟中美戰略競爭和美國遏制中國,是難改變的現實,美國總統不致赴中國為解放軍打氣加油。但如邀歐巴馬,等於把球踢給美國,讓白宮思考抉擇,不失為外交高招。歐巴馬如接受,可解讀為認同中國對日本破壞戰後秩序的指責,對「重返亞太」戰略,也有警惕作用;如不接受,中國也搶占友誼和道德制高點,凸顯美國不講是非,只講利益,縱容日本釣島「國有化」,否定歷史等不當舉措,北京包贏不輸。
 
同理,抗日戰爭事關國共兩黨與中華民族,當年領導中國軍民對日抗戰的國民政府,如今在台灣。邀請馬英九總統參與閱兵,涉及政治名份、稱呼或相互承認等難題,台北未必願隨北京音樂起舞。但新當選的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新北市長政治象徵性不強,如能邀請他和在台灣尚健在的抗戰老兵一起參與,自有正面積極的意義。
 
當前兩岸情勢,邀請只是友善和禮貌的表達,台方未必領這個情。對中共竄改史實、掠奪抗日功績,台北當局頗耿耿於懷,大陸其實可從嚴正面對蔣介石領導抗日的史實、回歸和尊重歷史做起。習近平曾提出要促進兩岸民眾心靈契合,北京正視抗戰史,才能增加台灣信任,否則閱兵只會增強中外部分人士認定中國大陸窮兵贖武的印象。
 
关键词:北京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