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台政黨輪替 不該淪為惡鬥報復

2015-02-01 11:01:14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和台灣去年底各自舉行意義重大的期中選舉。美國執政黨的民主黨在國會選舉大敗,共和黨贏得1949年以來的國會最多數席位。台灣九合一地方選舉,執政的國民黨全面慘敗,幾乎輸脫了褲子。美台的政黨輪替效應,今年一開年馬上顯現,贏得媒體和大眾關注。
 
台灣選贏的地方首長,已展開清算前朝政策和政績。台北市柯文哲最奮勇,他質疑馬英九、郝龍斌市長任內,通過許多BOT開發計畫,圖利財團,好像不平等條約,引起民眾叫好。但也有人對柯P(柯教授)亂砍亂殺的「盲劍客」(日本武俠劇)作風,不以為然。
 
民進黨幾位新縣市長不敢仿效跟進,畢竟明年民進黨贏得總統大選機會很高,如得罪大財團,經濟搞不好,坐實「反商」指控,總統煮熟的鴨子就飛了。
 
柯P人氣最旺,上任才滿月,全島民眾目光盯著柯P,政論節目不談他收視率就不好。他直言怒批財團、揚言不受財團威脅,對市府局處長不假辭色,造成許多官員退休或請辭。民進黨不敢不跟柯P起舞,又不敢跟太緊,蔡英文、賴清德等要角根本搶不了新聞關注。台灣成為一位有亞茲伯格症,可能也帶威權性人格的素人政客的舞台。他表現自我優越感、甚麼事都自己說了算、獨斷獨行、言語直率,民粹味十足的外科醫師,要將台灣帶入甚麼樣的未來?這是政黨輪替的初期效應。
 
柯也是民眾對藍綠政治無休止惡鬥失望後,冒出的「怪胎」。他行事作風很合普羅大眾胃口,引領風騷,但究竟能火紅多久,尚不可知。他的新奇風格帶給沉悶的台灣民主一些新意,卻不能視為正常的政黨輪替效應。柯P已成了「神」,網路時代激化,有人索性稱他「柯神」,呼籲他選總統。但他可能像前市長郝龍斌說的,「以片面信息污蔑過去市政府所有作為」,「用踐踏前人方式掩飾對市政的不了解」,漸被群眾請下神壇。
 
反觀美國,世界老牌民主國家政黨輪替不知凡幾,但也出現政黨惡鬥不休的民主失調症。歐巴馬總統國會改選大敗後,愈挫愈勇,日前向國會發表國情咨文,好像沒選輸,反而意氣風發。他想青史留名,打出自由派進步主義意識形態大旗,為中產階級請命,呼籲弭平社會貧富差距,準備向國會提法案,提高富豪資本利得稅。
 
他的計畫根本不可能被占國會多數的共和黨人接受。他想為2016 年大選定調,先聲奪人,約束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政策,不讓接替者修正其政治遺產。但共和黨不會隨歐巴馬起舞,堅持按自己政黨議程推進,對抗總統的否決權。
 
多數美國人也反感紅(共和黨)藍(民主黨)惡鬥。歐巴馬咨文重提11年前一砲而紅的 2004年民主黨提名大會演說主旨:「沒有紅的美國,沒有藍的美國,只有屬於全體美國人的美國」。他當年呼籲全國團結,跳出意識形態對立和政黨惡鬥,使他四年後成為美國第一位非裔總統,創造歷史。但六年後還重彈舊調,就很難激勵人心。今天美國政黨對立,紅藍不能合作,比起歷史上重大分裂毫不遜色,歐巴馬有部分責任。
 
美台一個是老牌民主、一個是新興民主。台灣已歷兩次政黨輪替,馬上可能第三次輪替,符合政治學者說的,能經歷三次以上政黨輪替,即躋身真正民主國家之林。但台灣多數人似認為,施行民主並沒有讓台灣明天更好;去年地方選舉,許多人祈禱台灣不要再壞下去,這正是柯P快速竄紅的土壤。
 
美國得天獨厚,根基穩固,民主即使一時失調,總有餘裕的空間改善,不致傷害國家太久。台灣則不同,民主法治根基淺,外有大陸覬覦,內有藍綠不合。柯P的「民粹主義」風潮,討好了庶民,固然讓政權轉換、清除積弊效果顯著,可是如不能兼顧程序正義,只圖一時之快,甚至傳出明年大選後如民進黨勝選,要把馬英九、郝龍斌關進牢裡,讓他們嚐嚐陳水扁坐監獄的滋味,政治報復的陰暗心理,只會讓中國大陸視民主為亂源,更有排斥和專政的藉口。
 
台灣2 0年實施民主的經驗,是兩岸中華民族同胞共有的寶貴政治資產。只有認真反省,謹慎實踐,完善化民主體制,證明中國人也能人民至上、當家作主,不但讓台灣明天能更好,也讓中國大陸能借鏡取法,作為改革的參考。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