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軍事交流出問題 另有隱情?
2015-02-03 20:57:01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華爾街日報」28日報導,美國國防部將延後與中國進行新軍事交流,雙方就軍機空中遭遇接觸規則達成共識前,美方與中國軍事交流不會有新突破,包括派遣航空母艦訪問中國的計畫已叫停。然而,五角大廈發言人普爾(Jeff Pool)29日卻指出,美中軍事交流會議將如期在2月5日於國防部舉行。兩者之間孰是孰非?或另有隱情?
美國與中國國防官員將於5日舉行「防衛政策協調會談」,內容著重過去一年兩國軍事交流關係的積極動能,包括雙方建立新的互信機制,確認今年穩固的互動方案。會談將由美國國防部負責東亞事務的副助理部長海大衛(David Helvey)主持,中方代表則是國防部外事辦公室副主任、海軍少將李際。
其實,就過去一年的美中關係看,雙方軍事交流不太可能延後。首先,美中軍事交流是兩國的亮點,也是歐巴馬政府第二任期美中關係的重要基石。如果美中軍事交流中挫,將使世人猜測美中關係可能降溫,歐巴馬政府不會樂見這樣發展。
其次,歐巴馬總統去年11月訪中期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就雙方軍機空中與船艦海上遭遇接觸規則,達成初步共識,為「歐習會」錦上添花。如果美中軍事交流延後,將帶給外界美中關係生變的訊息,無異推翻歐習會成果。
第三,民主黨去年11月期中選舉大敗後,歐巴馬將泰半精力放在外交事務上。迄今已在美國古巴復交、美國印度結盟、主導反恐聯盟與促進越南、菲律賓建立戰略夥伴等事項取得一定成就,自然不會坐視美中關係與軍事交流倒退,讓外交成就減色。
不過,「華爾街日報」所稱美國國防部延後與中國國防部進行新軍事交流的報導,也不完全屬空穴來風。至少,五角大廈官員與美國國會領袖之間,的確存在類似談話。
其一,美國國防部官員顯然對雙方遲遲未能就軍機空中遭遇接觸規則,達成更多共識和協議感到不滿。11月歐習會對防止兩國軍機、海上船艦遭遇發生衝突已有初步共識,但迄今近三個月,雙方會談都沒有進展,更不用說達成共識。
其二,五角大廈官員對美中與中日的類似機制出現落差,日本後發先至,甚為不滿。中國與日本日前達成「海空聯絡機制」,建立交流熱線機制。中國國防部發言人楊宇軍29日表示,中日就海空安全問題磋商取得進展,達成四方面共識。雙方一致同意(一)確認海空安全機制的目的、構成、運作方法及相關的技術規範;(二)將機制名稱由「海上聯絡機制」更改為「海空聯絡機制」,以利雙方就海上和空中安全問題進行交流磋商;(三)海空聯絡機制啟動運作的基本技術條件已具備,應盡早啟動該機制;以及(四)就完善通信規則達成共識。
其三,美國國會領袖與國防部官員擔憂,華府過去一年半來不斷擴大與北京的軍事關係,卻未能阻止中國在領土爭端採取強硬姿態。眾議院海權小組召集人福布斯(Randy Forbes)公開指出,美國推動與中國軍事交流之前,需有明確的戰略目標,否則交流將變成洩密;讓中方對美國戰略的重要細節資訊與反應方式瞭解愈多,行事就更大膽。
其四,五角大廈真正立場是什麼?美國第七艦隊司令、海軍上將湯瑪斯(Robert Thomas)指出,美國樂見日本將空中巡邏範圍延伸到南海,以反制中國數量日增、在此地區伸張主權要求的軍艦。他補充說,「我認為,我們在此地區的盟邦、夥伴和友邦將日益把日本視為一股穩定的力量。」
這個表白是希望藉日本力量,增大對中國在南海的牽制,就像中國官媒所指,美軍已力不從心,或有意釋放試探氣球,想把美日聯盟範圍擴大至南海。但南海與東海不同,日本沒有理由介入,否則中國可能採取強硬措施,包括逕自宣布設立南海防空識別區反制,同時也可能刺激中俄加強在東北亞的合作,反而將擴大東亞的緊張和分歧。這些都是美方須顧慮的因素。
美中軍事交流目前似乎沒有大問題,但華府與北京之間卻暗潮洶湧,阻止中國晉身強國,已成美方目標,雙方在西太平洋的戰略矛盾日益浮現。歐巴馬卸任前保持一個相對平和、有進展的美中關係,有助其政治遺產累積。美中雙方眼前都須降溫自制,不要使稍見緩和的局勢,再度升高緊張。
关键词: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