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外投資居冠 慎防「黃禍」情結
2015-02-04 12:10:39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聯合國貿發組織(UNCTAD)上周發布2014年全球外來投資(FDI)統計數據,中國為全球外來投資的首要目標國;這是繼2003年中國超越美國奪魁後,再次展現驚人的外資吸引力。從趨勢看來,中國的這項領先有可能成為常態,不像2003年的驚鴻一瞥。
二戰後有相當長的時間,外人投資集中在先進國家,約略占總數的七成,大部分以「購併」方式呈現。開發中國家雖然土地和勞動成本都低、獲利率也高,但因種種風險,只吸引三成左右的外資,並以「新創」投資為主。這種現象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已完全改變:先進國家投資風險和獲利已快速惡化,而開發中國家卻快速優化,導致資金大量轉往開發中國家。到2014年,居然有56%的外人投資以開發中國家為目的地,這是十年前無法想像的事。
和這項發展對映的,是中國的對外投資。依中國商務部統計,2002年中國對外投資金額為27億美元,2013年已增至1078億美元;中國對外投資存量已超過6600億美元,境外中資企業數超過2.5萬家,成為國際投資板塊中的一股新興力量。特別是在外資較缺乏的非洲和拉丁美洲,中國投資已成為當地期待的重要外資。
中國商務部最新統計進一步顯示,2014年對外投資達1160億美元,非金融類為1029億美元;不僅創下新高,也讓「對外投資」和「外來投資」的金額趨於平衡。若加上海外融資再投資金額,更達到1400億美元,超過外來投資200億美元。至此,中國成了資本淨輸出國。
這種發展對中國成為一個左右世局的力量而言,當然有極大的正面影響。中國企業在全球能見度大幅提升,加大了各國對中國崛起的印象,加上日益增加的國際旅遊人數,讓世人更重視中國國力,在國際事務上尊重中國看法並接受中國的態度,強化21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說法。
例如,1月上旬北京「中拉論壇」閉幕時,習近平主席宣布將在十年內投資拉美2500億美元;在五年內提供6000個獎學金名額、6000個來華培訓名額,邀請1000位拉美政要訪華,以及千位中拉青年領導人培訓計畫。幾乎同時,參加會議的委內瑞拉總統馬杜洛向外界宣布,已和中國達成協議,將獲得200億美元資金;厄瓜多財長埃雷拉也表示,已和中國簽署75億美元的五項貸款計畫。
和這些發展相互一致的,是習主席在去年底亞太經合會(APEC)重申的「一帶一路」,即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將在十年內投資1.6兆美元在沿線的40個國家和地區,跨越中亞、南亞、中東、東南亞、南亞、北非、東非等地。可以想見,當這些計畫落實之後,中國在全球各地的政經分量,將和美國二次戰後推動「馬歇爾計畫」和協助其他地區復興時的分量逐漸接近。人民幣在國際間的兌換角色,也會從目前全球第五大貨幣躍升為前三大貨幣,和美元及歐元並列。
然而,希臘新政府日前一上台,立刻宣布中止將該國比雷埃夫斯港(Piraeus)多數股權售給中國的計畫,將依照人民的利益來重新審核這項交易案,嚴重打擊了「海上絲綢之路」計畫。類似情況也出現在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港(Hambantota),中國擁有三分之一股權,加上大量開發大型基本設施的結果,已導致當地湧現反華情緒。
這些反華的情緒可能來自「黃禍」的歷史情結,但也可能來自中國仍然給予其它國家「開發中國家」、「裁員、加班、低薪」等負面印象所造成。因此,當中國在全球的能見度隨著海外投資和援助擴張而提升時,帶來的將會是複雜、而非單純的正面後果,類似台海兩岸交流的結果反而是統一勢力消匿、獨立聲浪反漲。
中國政府必須正視這個問題,唯有「謹言慎行」加上真正的「澤被四海」,中國在國際投資獨占鰲頭的結果,才會是各方的幸福。
关键词:中國海外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