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邀習近平訪美 用意何在?

2015-02-11 17:28:12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萊斯(Susan Rice)6日宣布,歐巴馬總統已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來美國國事訪問。美國邀訪習近平有何戰略意涵?立即引起解讀。據報導,歐巴馬也邀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南韓總統朴槿惠、印尼總統佐科威等訪美,顯示這是歐巴馬剩餘任期「拚外交」策略的一環。 
 
歐巴馬去年11月參加亞太經合會高峰會後,順便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邀請習近平訪美,有外交報聘意味。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已證實此事,希望中美關係在農曆羊年「多一點喜羊羊,少一點灰太狼」。 
 
歐巴馬和習近平近年兩次峰會,2013年6月在加州莊園,2014年11月在北京瀛台,兩人花費數小時談論美中未來,外界都賦予兩人已建立私交,美中關係不致出格等涵義。但就像萊斯在布魯金斯研究所演講透露的立場,美中間的猜疑和競爭,還是有揮之不去的陰影。 
 
萊斯才為歐巴馬撰寫完29頁長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針對美中關係多所琢磨,確認美中之間會有競爭,但不應墜入大國政治悲劇。她說,美中關係是界定21世紀全球關係的關鍵,兩國關係複雜,既合作又競爭,但美國將以實力為基礎來管理這種競爭,堅持要求中國遵守國際準則與規範;美國歡迎穩定、和平、繁榮的中國興起,雙方都不接受美中對峙是無可避免的說法。 
 
萊斯的思路反映美國決策層對中國的看法和定位。她指出,中國軍事現代化,已發展到對美國構成嚴重威脅地步,解放軍在南海填海造島,在東海構築軍事設施,讓美國及其盟國與夥伴感到威脅。雖然美軍仍擁科技優勢,但中國正透過網軍盡可能蒐集美國商業與國防機密,以縮小與美國的技術差距。 
 
值得注意的,萊斯演說中並未接受習近平所提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僅認為美國與中國正建立「建設性關係」。美國顯然自認還居主導優勢,不願承認與中國是「大國」關係,北京還須努力,否則便成一廂情願。 
 
從白宮邀請多位東亞國家領袖對美國國事訪問,可看出歐巴馬在國會兩院都被共和黨主導後,施政重心放在外交上,企圖累積更多卸任總統後的政治遺產,這也是過去 任期快滿的總統常採的策略。歐巴馬對古巴恢復關係,訪問印度,一口氣邀多位東亞國家領袖訪美,都在彰顯美國主導東亞區域安全與和平的核心角色,而把中國和東亞國家並列,都視為「周邊群國」,這也是「亞太再平衡」策略的體現。 
 
過去一年,美中擴大在亞洲的權力各有斬獲。解放軍在南海填海造島,在東海構築軍事設施;美國則成功地與印度發展以中國為主要對象的準聯盟關係。在美國促成下,越南副總理兼外交部長范平明1月下旬與菲律賓外長羅沙里歐,共同主持兩國外交部聯合工作組首次會議,朝建立戰略夥伴關係邁進。這種夥伴關係不脫美國聯手中國周邊的國家,兩兩結盟,一起牽制中國,北京自然不悅,但也無可奈何。 
 
此外,美中在南海對峙日益嚴重。美國第七艦隊司令湯瑪斯(Robert Thomas)日前表態歡迎日本把空中巡邏範圍擴大至南海,引發中國外交部嚴厲批評,指中國有能力維護好南海和平穩定,請域外國家不要做製造局勢緊張的事;大陸官媒也警告這是「肆意推升南海的軍事緊張」,「中國有必要採取嚴厲措施予以回敬」。
 
美中不僅安全議題上互不相讓,經貿議題也針鋒相對。歐巴馬2014 年國情咨文驕傲地宣布,美國取代中國成最大投資對象國,但2015年,中國再度取代美國成最大投資對象國。白宮將與國會合作通過「貿易促進授權法」(Trade Promotion Authority, TPA),完成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確保與全球快速成長的經濟體完成自由貿易協定。 
 
美國想維持制訂規則的主導權,維繫美國在全球經貿的牛耳地位。但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上周表示,中美經貿關係的本質是互利共贏,「規則應由大家一起制定」。這些歧見,或許新的「歐習會」可討論,但因兩國都猜疑對方,互信不夠,要達共識並不容易,使習近平這次國事訪問,不見得能帶回豐碩的成果。
 
東亞局勢變化愈來愈快,日本可能明年修憲,釋放自衛權;各國合縱連橫,空前複雜。檯面友善、檯下對抗,未來數年誰的國力強,誰就占有優勢,這才是硬道理。
 
 
关键词:用意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