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政策轉彎 藉武力重振聲威
2015-02-12 13:22:18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政府確認,被伊斯蘭國(IS)綁架的第一名美國女人質Kayla Mueller已證實死亡,引發全美關注。白宮定今天向國會提「用武授權法案」(Authorization for the Use of Military Force),要求國會授權歐巴馬總統採軍事行動。這是歐巴馬策略大轉彎,法案可望獲國會支持通過。美國地面部隊可能重返伊拉克、入侵葉門,清剿IS和凱達,意味中東軍事戰略轉變。歐巴馬由反戰一改而成「戰爭總統」。形勢比人強,由不得歐巴馬不選擇。
由於共和黨主導國會兩院,鷹派的重量級聯邦參議員馬侃掌軍事委員會,他曾力主國會不應對歐巴馬打擊IS作任何限制,預料國會將支持授權法案。美軍2001年底全部撤出伊拉克後,本來留200多名美軍駐守;IS崛起後,美軍派駐伊拉克軍事顧問(特種部隊)增至1000名,惟不負責戰鬥任務;美軍迄今只派戰鬥機、無人機空襲IS。但現在,美軍地面部隊可能重返伊拉克作戰。IS近來頻發布視頻挑釁,要「孬種的美軍回來決一死戰」,看來馬上將心願得償。
這項政策轉彎,與歐巴馬最後兩年任期的總體策略調整有關,國情咨文中已見端倪。歐巴馬只剩23個月任期,內政有共和黨掣肘,不易有大作為,他轉而把重心移至外交,企圖藉武力重建美國強權聲望地位。從最近擬對烏克蘭供應致命性防衛武器對抗俄軍和反抗軍,都可見一斑。
六年多前未上任,歐巴馬即獲諾貝爾和平獎,他結束伊拉克、阿富汗兩場勞民傷財、美國獲利有限的戰爭。但對利比亞化武問題、對烏克蘭變局的應對誤判,讓美國灰頭土臉,烏克蘭也飽受俄羅斯威脅,都引起美國保守派不滿,造成美國國際影響力衰退,領袖霸權威信受挫。
歐巴馬正在修正。他摒棄小布希「單邊主義」,改採聯合盟國,領導各國對抗IS。目前40多國聯軍打擊IS以空襲為主,地面作戰由伊拉克散漫的軍隊和庫德族民兵負責。專家早已指出,對打擊游擊戰見長、擅長躲藏的IS軍隊很難奏效。
IS目前控制敘利亞和伊拉克大片地區,對阿富汗的影響逐漸增強。IS崛起,簡單說,是美國政策失誤導致,歐巴馬也難辭其咎。伊拉克境內遜尼派、什葉派和庫德族三股勢力,海珊高壓統治時期,什葉派被鎮壓,但起碼維持殘酷平衡。美國推翻遜尼派海珊政權,扶持什葉派政府,遜尼派被邊緣化。2011年底美軍撤離,伊拉克什葉派總理馬里奇逮捕遜尼派副總統哈希米,並試圖罷黜遜尼派副總理穆特拉克,教派衝突尖銳化。而馬里奇政府貪腐嚴重,執政能力低落,歐巴馬急於撤軍,造成權力真空,激進的IS乘勢崛起,威脅美國的中東戰略。再不收拾,可能完全吞噬逾萬名美軍以生命和血汗換得的戰果。殘酷情勢逼使歐巴馬須改變政策,否則將影響他卸任後的歷史評價。
IS近來行徑囂張,包括公布約旦飛官被活活燒死畫面、斬首日本記者,再造成美國女人質死亡。IS恐怖分子顯然先給飛官餵強烈鎮靜劑,然後把他放置鐵籠、澆上燃油,再點火活燒,完全喪失人性的「火刑」讓全世界髮指。IS駭客近日也侵入《新聞周刊》推特帳號,發訊息威脅第一夫人米雪兒‧歐巴馬及其家人,直接挑戰歐巴馬安全。這些行徑白宮再不回應,美國國際聲望會繼續下挫。
國會通過授權總統用武,是美國憲法規定的程序。歐巴馬未來調動大規模地面部隊出戰的可能性較低,因為這樣無異出爾反爾,打自己耳光。較可能做法是派特種部隊或有限兵員,採速戰速決,打完仗就走人。這種戰法風險小、成本也較低。以美國部隊作戰能力,應付2、3萬之眾的IS部隊,只要情報正確,分進合擊,不讓IS分散混跡民眾中,美國勝算很高。
值得注意的是,IS如流竄敘利亞境內,美軍是否入侵敘利亞?與阿塞德政權如何互動?敘利亞背後有俄國撐腰,美俄對烏克蘭立場對立,美國必須重振聲威,震懾敵對國家,歐巴馬別無選擇。
美國駐葉門大使館10日閉館,撤離所有外交人員;約旦調動軍隊至邊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酋)10日派戰機加入空襲;美軍無人機炸死IS在阿富汗首領,都說明用武在升級,地面清剿IS即將展開。IS的末日接近,我們樂見其成;沉悶多時的美國,也該展現一些新氣象了,溫吞軟弱的「世界警察」,如何維持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