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拉蕊陷「電郵門」阻斷總統路?
2015-03-08 10:48:11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2 0 1 6 年總統初選尚未展開, 已高潮迭起,事件連連。民主黨最熱門總統人選希拉蕊‧柯林頓,被爆擔任國務卿期間,違反政府規定,用私人電郵帳戶處理公務,且未依法把電郵交政府存檔。事件被揭發,她立刻交出5萬5000頁電郵。「電郵門」後續發展可能成超級政治炸彈,斷送希拉蕊政治生涯。民主黨已有人警覺,為避風險,開始綢繆「備胎」人選,以免大意失白宮。
近數月來,媒體聚焦民主黨的希拉蕊‧柯林頓和共和黨的傑布‧布希,這一對政治世家的總統大選廝殺,除了競比誰的政治資產雄厚、民意支持度高低,與競選策略優劣等因素外,更在比誰犯的過錯較少,誰過去的「老底」被掀比較不難看;換言之,「負面選戰」仍在暗中主導選舉大勢,而希拉蕊目前正在風口浪尖上。
民主黨本來因經濟復甦,就業市場數據好轉,正以逸代勞,大有可能重演1988年共和黨「三連莊」總統歷史,輕鬆擊敗共和黨人,第三度入主白宮(歐巴馬已連兩任),完成三連霸。如今情況好像在改變,朝有利共和黨方向發展。
柯林頓夫婦最近似流年不利。今年元月,法庭文件顯示,美國富商艾普斯坦(JeffreyEpstein)被疑涉性侵未成年少女,柯林頓卻被爆是艾某的權貴朋友之一,曾搭其私人飛機造訪私人島嶼;艾普斯坦還擁有柯林頓或其幕僚的21個電話號碼,可見交情之深。希拉蕊的家人和醜聞連在一起,顯然不是有利競選的好事。
此外,夫婦倆離開白宮後設立國際慈善基金會,廣泛接受外國政府捐款,希拉蕊任國務卿時一度停止外國政府捐輸,卸任後馬上恢復。夫婦倆高額演講費,「搞錢」手法拙劣,和傑布‧布希的政商關係,都接二連三被媒體用「放大鏡體檢」,內幕糗事一件件暴露選民面前。
「電郵門」是最新一樁。「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弗蘭克‧布魯尼直接以「希拉蕊的壞毛病」痛批。原來希拉蕊四年國務卿任內,使用的私人電郵伺服器,就設在柯林頓紐約州帕查瓜私人豪宅,很容易被駭客入侵。
布魯尼批,這個永久地址就是「藐視一切和自我毀滅之間的斷層」。夫婦明知自己被描繪的不堪形象,偏偏依那個形象行事。他們清楚自己會受到甚麼斥責,卻對批評視而不見。他們一直給人貪婪的印象,尋覓獻金時毫無底線,基金會大舉斂財;柯林頓卸任時從白宮搬出的一車車瓷器、餐具和家具,都再被提起。
希拉蕊無視規則、行事隱秘,是各媒體批評她的一大缺點。使用私人電郵賬戶,被認為是掩蓋手段。她卸任後未依「聯邦檔案法」(Federal Record Act)將所有郵件交還國務院留作紀錄,更屬違法。曾任第一夫人、國務卿和第一位女總統, 即將創造歷史的光環,未進入白宮,但對權力追逐的自信、傲慢和自負,彷彿然在選民面前。在美國民主制度前,這些都是硬傷。
為甚麼「電郵門」危險?因為它只是引信,更大的炸彈隨後可能被引爆。眾院調查美國駐利比亞班加西領館被恐襲,要求國務院提供所有聯繫電郵,意外發現竟無國務卿的來往電郵,才知希拉蕊捨國務院加密電郵,用私人電郵取代。事件曝光,經兩天考慮,希拉蕊交出電郵,並要求國務院公布所交電郵,企圖藉公眾檢視,降低自己的傷害。
但往後的解釋和延伸才是最要命的:一,希拉蕊送交的「所有」電郵,可能早經她篩選過濾,只是「部分」;與外國政要聯繫,有無捐款事項或掩蓋自己對班加西恐襲責任,導致大使等四名外交官喪生的不利電郵都已刪除,是合理的懷疑。二,共和黨主導的眾院調查,未來可能要求希拉蕊交出私人電郵伺服器,現代科技很容易恢復刪除的電郵資料。如果她拒絕或聲稱電腦丟棄,將意味「我做過見不得人的事」;如果交出,後果難料。這就是炸彈,就看共和黨人想選擇甚麼時機,以及如何運用。
即使上述狀況不發生,但涉及國家安全竟用私人電郵,政治判斷力和任性妄為,對參選總統都是負面因素。
希拉蕊目前民調遠勝共和黨所有可能候選人,各方面支持度甚至超越歐巴馬總統,以致民主黨把寶都押在她身上。如今黨內有人已體會事件的嚴重後果,最極端情況可能導致希拉蕊身敗名裂,斷送總統夢。歐巴馬迄今對電郵事件緘默,耐人尋味。結果如這樣,就是希拉蕊的任性自負,把自己給毀了,很難怪罪共和黨或其他人。
关键词: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