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美國軍備競爭 必將失敗?
2015-03-09 10:10:37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言論備受東西方重視的李光耀,曾多次鄭重指出,中國若與美國進行軍備競爭,必將失敗。這句話如何理解?中國政府正在北京舉行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會議宣布,今年國民生產總值(GDP)預計會跌至7%,但今年的軍費預算,達1450億美元,比上年增加10%。在GDP下降的同時,軍費還有兩位數增長,中國擴軍的決心表露無遺;這種擴軍決心是否表示,中國正與美國進行軍備競爭?以下是一些分析。
第一,中國擴軍情勢一貫持續。在中國崛起必導致擴軍和衝突的邏輯下,西方向來盯緊中國軍費。在中國未公布軍費預算前,已大作文章,現在看到10%的增幅,當然又引起關注。不過,中國20多年來,每年軍費一直呈兩位數增加,2014年就比上年增加12.2%,因此今年軍費增加只是維持慣性,沒有特別意義,最多只反映中國長期擴軍的方針沒有改變。
第二,美國軍費才可怕。美國軍費支出比中國大得多,相較之下,中國軍費仍不算高。歐巴馬政府上月剛公布下年度軍費預算,國防部預算為5340億,再加額外的海外戰爭軍費510億,兩者合計5850億。但這只是列屬國防部的預算,其實其他部門的國防支出,包括能源部(2015年核武軍費為178億)、退伍軍人事務部(2015年預算為1639億)、以及全國各州的國防支出(用作反恐和救災,譬如德州2015年為7800萬)。國際戰略研究中心最新報告顯示,美國2014年的軍費支出占全球軍費支出的40%;這一年,軍費開支出最多的十個國家中,除了排第一的美國,另外九國依次是:中、沙烏地、俄、英、法、日、印度、德、南韓,九國軍費總和,剛好接近美國的水平。
第三,中國擴大建立海軍。中國與鄰國一樣,要爭奪東海和南海主權,如果不發展海軍,就會任人宰割。另外,中國五分之四的石油,都經印度洋運至中國,因此不得不增加印度洋的海軍力量。還有,美國推行「亞太再平衡」政策,將60%的軍艦調至亞太,中國不能不擴建海軍,以求自保。
第四,反恐支出。這是西方不提的中國軍費開支,新疆分離運動不斷加劇,已發展至在中國內地四處發動恐襲的程度。中國的反恐戰,不但在新疆進行,也要在內地、甚至國外進行,這部分維穩經費也不同小覷。
第五,軍費占GDP比率。雖然中國2014年軍費比上年增加12.2%,但同年軍費只占GDP的2%,比率不算高,仍低於美國同年軍費占GDP的3.8%比率。相比之下,中國軍費開支水平仍屬在合理範圍。
第六,鄰國緊張。中國不斷增加軍費和擴軍,無法避免引起鄰國緊張和不安,日本和印度更借此作為各自擴軍的藉口。東南亞國家也感到不安,李光耀曾說:「中國向東南亞國家說,國家無論大小,一律平等,但是當我們做了一些中國不高興的事,中國就會說,13億人不高興了,請搞清你的位置。」中國雖說「永不稱霸」,將繼續和平發展,但卻無法消除鄰國的緊張和疑慮。
第七,隱藏性軍費。鄰國更關注的是,除了表面的國防預算,中國還有隱藏的軍費。歐美軍事專家普遍認為,中國海軍力量仍大幅落後於美國,因此在反潛船艦、航母和戰鬥機方面,持續投入巨大經費,務求拉近與美軍的差距。
第八,習近平的夢想。習近平夢想中國強大,除了擴建海軍,還在東海和南海推行強硬政策。尤其是南沙群島,中國在那裡填海造島,以利對南海進行控制;南海不但是中國運油的航線,也是東南亞各國和美國海運的利益所在,這是最可能引發海上衝突的熱點。
第九,李光耀的忠告。李光耀說,中國若與美國進行軍備競爭,必將失敗;他是意思是,如果中國要與美國作軍備競爭,不斷擴軍,除了可能拖累經濟發展,更可怕的是,中國可能放棄和平發展,走向戰爭,而戰爭的結果,可能結果是失敗。他說,中國過去不稱霸,但不能保證年輕一代領導人,繼續維持和平發展的政策。李光耀的忠告,仍然有效,更值得北京當局警惕。
关键词:中國與美國軍備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