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州:經濟集三大病症於一身
2015-03-18 10:51:40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訊】泰國央行長張旭州指出,泰國經濟在經歷了去年國內外問題的困擾後,今年仿佛是集「流感-關節勞損-心悸」三大病症於一身的病患,央行有必要動手貨幣政策手段加以維持,同時讚賞政府努力建立信心的動作,相信不用太久泰國經濟可出現復甦。
本月13日泰國央行長張旭州在2015年泰國央行北部辦事處經濟學術研討會上發表講話,主題為「貨幣政策與泰國經濟向前發展面臨的挑戰」。張旭州在展望2015年泰國經濟形勢時指出,2015年是泰國面臨機遇和遭遇新挑戰的年頭,泰國有機會向前發展和超越面臨的障礙。而過去的一年內,泰國經濟經歷了困境,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委員會統計得出的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僅為同比增長0.7%表現。
張旭州說,去年經濟可以說幾乎不增長,原因來自去年經濟遭遇國內外因素的影響和困擾,導致泰國經濟仿佛是集「流感-關節勞損-心悸」三大病症於一身的病患,意思是多方面都存在問題,包括國內消費、投資和出口均表現乏力。同時,被寄予厚望推動經濟增長的政府開支,在建成新政府後,還進展緩慢無法維持經濟在出現正常的增長,畢竟政府肩負管理國家的多重責任,要改革國家體制,又要管理經濟,而改革過程中有部分工作需要暫緩政府部門的開支加以配合。
張旭州還指出,泰國經濟的三大病症首先是「流感」,被復甦緩慢的世界經濟感染,泰國自然也無法獨善其身。加上本地區最大的經濟實體中國的經濟增長低於預期水準。此外,泰國還從2015年初起被歐盟取消了對歐洲出口的歐盟普惠制(GSP),使得泰國在與柬寮緬越(CLMV)等仍然享受上述待遇對手國家的出口競爭中處於下風,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出口產品。因此,以出口為推動泰國經濟增長支柱估計發揮不出多少作用。
泰國經濟患上的第二種病是「關節勞損」,以致向前邁進困難,也可以說無法順利前行,意思是泰國經濟存在結構問題,與其他國家相比,泰國尤其缺乏對與世界先進水準同步高新科技的投資,如馬來西亞、韓國等。同時,出現勞工在數量和品質上都缺乏,不足適應行業擴大發展的需求,導致泰國要依賴使用大批的鄰國勞務,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產業,而且缺少熟練工人供應給可生產附加值較高產品的企業。這些因素使得泰國的出口競爭實力被削弱,長期以往累積成疾,還讓泰國在「中等收入陷阱」中苦苦掙扎。
泰國經濟存在的第三個病症是「心悸」,導致「關節勞損」病症無法獲得認真的治療,因經營商缺乏信心,擔心表現在:1、更換新關節後是否會如原來那樣健行,又或者行走更加困難;2、治療方案是否適用病症;3、醫生或負責管理的政府部門會全心幫助大家嗎?因此,泰國經濟仿佛靠自身能力維持生存下去的病患,出現民間消費和投資持續的乏力表現,而且表現越來越清楚也在情理當中。
因此,在泰國經濟患上的三大症狀中,作為泰國央行,可以發揮幫助維持的作用是利用貨幣政策手段,向經濟體系中廣發「藥丹」,如確定一定的政策利率去支持經濟復甦,加強管理泰銖匯率和控制資金跨境流動,以維持價格的穩定和財政的穩定,讓國內經濟環境有利於民間消費和投資。不過,給出的藥丹的治療效果只是減輕上述3種症狀,營造出有利的經濟氣氛,以及部分喚回信心而已。
張旭州表示,要真正地除去病源,還有賴於政府出面認真解決相關問題,更多地喚回社會的信心,這樣病患才有信心和看到希望。現屆政府已經努力去做喚回社會信心的工作,這對泰國經濟尤其重要,本人相信用不了太久的時間,泰國經濟問題可得到緩解,泰國經濟最終可再次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