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舉措失當 中東見不到春天

2015-04-01 10:38:28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東局勢過去兩周迅速惡化,頗像瀕臨爆炸的壓力鍋。葉門總統哈迪26日出亡利雅德,沙烏地阿拉伯為首的阿拉伯聯盟發動空襲叛軍,而埃及總統塞西也在阿盟峰會後表示,將籌組阿盟聯合軍事機制,眼看著波斯灣畔阿拉伯半島腥風血雨、一時半載還難平靖;美國在中東外交政策一團混亂,使亂局雪上加霜。
 
2012年「阿拉伯之春」以來,阿拉伯世界動盪不安,除了黎巴嫩、敘利亞和利比亞三個「失敗國家」外,現在加上葉門。中東因握有全球經濟命脈所繫的石油資源,安危動靜牽動世界局勢。這場危局可從以下幾點觀察:
 
第一、伊斯蘭教分什葉、遜尼兩大系統。穆斯林聖城麥加、麥地那皆位於遜尼重鎮的沙烏地(沙特),因此沙烏地先天即具領袖群倫地位。伊朗雖是伊斯蘭國家,卻是什葉派,且伊朗人並非阿拉伯人,但1979年革命以來它的反美形象鮮明,在穆斯林世界有相當號召力。
 
第二、葉門前任強人薩烈主政30年,2012年阿拉伯之春運動後被迫下台,聯合國支持現任總統哈迪接篆。可是占葉門人口三分之一的什葉派胡塞組織,直到1962年仍維持一個近千年歷史的王朝體系,並不服從遜尼派哈迪總統的中央政府,視他為沙烏地的傀儡。胡塞去年起兵,9月間占領首都沙納,並與前總統沙雷互通聲氣,哈迪退守南方重要港口亞丁市。
 
第三、葉門位於阿拉伯半島南端,扼守紅海南方的曼德海峽,戰略地位重要。葉門動盪直接衝擊紅海北端的埃及蘇伊士運河的交通能量。
 
第四、美國為首的聯合國安理會「五常」加德國,緊鑼密鼓想在3月31日限期前,與伊朗達成限核談判。去年以來「伊斯蘭國」崛起,勢力主要分布敘利亞和伊拉克,但漸伸向利比亞、葉門。美國為壓制伊斯蘭國,亟需伊朗協助;沙烏地等遜尼派國家卻深恐美國「背叛」他們。而美國又支持沙烏地等阿拉伯聯盟空襲伊朗支持的葉門胡塞叛軍,誰是敵是友,已然錯亂不堪,專家都指白宮政策雜亂無章。
 
第五、沙烏地已逝國王阿布都拉夙與伊朗不和,伊朗支持敘利亞阿塞德總統和黎巴嫩真主黨,都和沙烏地立場徑庭。去年9月胡塞叛軍占領首都沙納後,開闢每周28班飛機(原本為零),往來葉門和伊朗之間,有一說法是伊朗武器和軍事顧問已藉此管道進入葉門。剛登基兩個月的沙烏地新王沙爾曼豈容肘腋之間出現威脅!
 
沙烏地新任國防部長穆罕默德親王是沙爾曼國王的愛子,據傳僅30歲上下。他26日發動「決戰風暴行動」,糾合沙烏地、巴林、科威特、卡達、約旦、蘇丹和埃及等國聯軍上百架飛機,空襲胡塞叛軍,並動員15萬陸軍,誓言協助哈迪復職。同時,更傳出沙烏地可能自行發展核武,以防伊朗雖簽約卻不守諾,悄悄發展核武的潛在威脅。
 
阿拉伯聯盟國家29日在埃及開會,會後埃及總統塞西宣布籌組軍事機制,在葉門「維穩」。塞西表示支持沙烏地的行動,必要時可出動地面部隊。塞西本是軍事強人,2013年推翻民選的總統莫西而上台。他得到沙烏地等盟國數百億美元援助(上月又得到120億美元),為己為人都得披掛上陣。
 
目前不清楚阿盟聯合軍事機制是成立單一指揮本部,或以聯合作戰方式執行任務。情勢詭譎的是國際油價下跌,沙烏地雖家大業大,經濟實力不免受傷。過去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領導地位超越沙烏地,塞西總統的軍事背景相較於穆罕默德親王的稚嫩,薑是老的辣,未嘗沒有重振埃及雄風的大志。如此,沙烏地和埃及間是否會出現摩擦和矛盾?情勢愈來愈複雜。
 
沙烏地似尚無因應的「B計畫」,哈迪能否回葉門復職亦未可知。伊朗對胡塞組織的支持有無戰略考量和目的,或只當做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也猶待觀察。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美國又成了大輸家,凱達組織因此受惠。
 
葉門向來是凱達組織的重要基地,九一一事件後,美國投下無數人力物力,在葉門設反恐作業中心,也提供葉門軍事援助。隨著哈迪出亡,美國反恐人員撤出葉門,從此耳不聰、目不明,如何協調反恐作業,是一大疑問。更要命的是,美國中東政策舉措不當,立場不統一連貫,必然損害在中東的威信;而沙烏地若自行發展核武,伊朗豈肯罷休,中東問題只會雪上加霜,看不到春天降臨。
 
 
关键词:美國舉措失當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