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抗戰閱兵 中國孤立美日新嘗試?

2015-04-05 14:59:38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政以來, 除了反腐外,先後打出三張大牌:發起創辦亞投行、推動「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和舉行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如今亞投行在德、英、法、俄力捧下,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一帶一路」是長期計畫,短期內還難見成效;眼下立馬將分曉的是9月3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閱兵,究竟會成為中、俄抱團取暖的舞台,或成為孤立美國和日本的另一次嘗試,近日中、美、日之間動作頻頻,正展開一場沒有硝煙的較量。
 
紀念抗日戰爭勝利閱兵,據中國外交部說法,是「依國際慣例」。但這個說法無法解釋,為何過去60年都未依「慣例」舉辦閱兵紀念活動,現在卻忽然要大肆紀念?中國突然舉行盛大閱兵,實旨在展示軍事實力,以警示日本,附帶讓亞洲其他國家知所進退,達到孤立美國,或至少與中國平行交往的效果。
 
儘管北京指活動邀請歐巴馬總統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出席,但預料兩人出席機率非常低。日本官員已表態婉拒出席,都在情理之中。因為就在上月,中方還要求安倍政府像德國領導人那樣反省歷史,真心懺悔,與過去「一刀兩斷」,而不是「輸掉良知」。安倍如應邀出席明顯針對日本的活動,無異唾面自乾。
 
歐巴馬幾乎也不可能出席閱兵。美國儘管二戰時期是中國的盟國,而被列入閱兵儀式被邀請國。但中、美都心知肚明,70年來,物換星移,當年美國的頭號敵國日本,已是美國最鐵桿的盟友,當年的盟友中國歷經政權更迭,現在處處在挑戰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經亞投行一役,包括英國、南韓等美國歐亞盟友,不顧美國阻撓,紛紛倒向北京,讓美國顏面盡失;只有日本願意「犧牲打」,堅定地與美國綁在一起。無怪乎安倍宣示日本不加入亞投行決定時,還不忘提醒美方,這次應當知道誰才是真正盟友。
 
歐巴馬不出席北京的抗戰紀念閱兵,另有客觀理由。習近平9月即將對美國作國事訪問,以美中之間口和心不和的關係,歐巴馬斷不可能9月3日前往北京,出席傷害美國盟友的活動。更何況按中國官媒「環球網」說法,閱兵目的在強調二戰後的秩序不容改變,中國有保衛二戰勝利成果的能力云云,擺明在痛戳美日聯盟的傷疤,並藉此孤立美日。
 
在美、日元首都無可能出席中國抗日閱兵後,按照北京的說法,其他受邀國還包括受過日本侵略的國家、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亞信機制成員國和歐盟部分國家。毫無疑問,最後有多少歐盟國家領導人出席,將是北京亞投行捷報後,借閱兵活動能否成功達成另一次外交目標的關鍵。
 
儘管中國借經濟優勢和各個擊破策略,在亞投行加入與否上,成功分化西方國家,增添美國和歐盟間嫌隙,但歐盟國家元首應邀前往北京參加閱兵,仍頗有難度。正如倫敦「金融時報」指出,中國的邀請讓歐盟國家元首左右為難。首先,歐洲國家與俄羅斯總統普亭的關係極僵,如果出席,與普亭的互動可能在國內招致批評。
 
其次,西方國家對26年前北京天安門廣場軍人鎮壓學生運動還記憶猶新,如果他們的元首登上掛有毛澤東像的天安門城樓,檢閱中國軍隊,毫無疑問會遭遇國內批評聲浪。
 
第三,歐洲國家與日本關係雖不如美國那樣密切,但也不壞,甚至從意識形態角度看,還好於與中國的關係,犯不著為出席很容易被解讀為「替北京孤立美日」的活動背書,而影響與美日的關係。
 
中國似已意識到歐洲各國元首出席可能性不高的現實,開始在找台階下。國防部發言人耿雁生日前在例行記者會說,除外國政府領導人外,中國還將邀請外國軍方領導人觀摩,外賓顯然比過去擴大了範圍。換句話說,假如歐洲國家元首婉拒邀請,外國軍方代表出席也算數。
 
實際上,中國近期加緊與歐洲國家的軍方互動,英國國防部部長上月底還應邀訪問北京。美、日也未閒著,除安倍近期即將訪美外,美國新任國防部長卡特也將繞開中國訪問日本。若中國9月閱兵最終變成中俄互相取暖,未達預期效果,勢必強化中俄實質關係,結盟暫時不可能,但對美國也並非好事。
 
关键词:美日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