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將晤朱立倫 台灣大選加溫
2015-04-11 10:47:45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確定5月3日赴上海,參加第十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國共論壇)後,次日飛往北京,會晤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外界研判,一直迴避參選的朱立倫,最終還須主帥親征,代表國民黨參選中華民國總統。雖然此結論還有變數,習近平「加持」,對聲勢衰弱的藍營是加分或減分,也待觀察,但隨著美國、中國大陸不同程度介入台灣大選,好戲將密集登場。
就在昨天,民進黨召開中國事務會議,篤定參選總統的黨主席蔡英文表態說,處理兩岸關係的基本原則,就是「維持兩岸現狀」,避免意外,更不會挑起矛盾、衝突和對立。這些宣示未脫其一貫模糊籠統風格。所謂「現狀」,是獨立或一中(藍營強調的中華民國),甚或永久維持現狀?是否包括「九二共識」為基礎的兩岸交流?都須再更明確化,否則北京不會輕易罷手。
國民黨九合一選舉慘敗,執政縣市從15個都會縣市,萎縮至6個;而民進黨則6個都會縣市擴張為13個(尚不包括墨綠的柯文哲主政的台北市),綠營執政版圖大幅擴張,很多人認定國民黨總統大選大勢已去,造成國民黨士氣低迷,人心渙散,檯面人物個個推托躲避,深怕變「陪選」落敗的砲灰。
反觀民進黨,蔡英文收割太陽花學運成果,年輕族群、網路世代追求自主和生存權意識高漲,「婉君」(網軍)一面倒傾向綠營,蔡英文不費吹灰之力,總統寶座如探囊取物,以致媒體形容如「隱形人」,模糊、少露臉,讓對手摸不清、抓不到。
朱立倫承諾選民,新北市長四年任期會做滿,遲遲不表態參選總統,副主席洪秀柱近日不斷「勸進逼宮」。因司法關說被馬英九開除黨籍不成的立法院長王金平,近日率團訪日本,接受「朝日新聞」專訪,言談間披露試水溫的盤算。74歲的王金平為人圓融、政治手腕爐火純青,朝野通吃,但未來10至20年,台灣面臨存亡競爭關鍵時期,能否帶領2300萬人走出困境,或根本是老派、傳統「分贓政治」的代表,選總統爭議太大。
朱立倫決定會晤習近平,是關鍵性一擊,可能暗示新北市長做滿四年承諾,已被「大義大節」和形勢推翻,他願意參選總統。朱從猶豫與北京接觸,擔心被扣上「聯共」「賣台」等帽子,到接受「朱習會」,或已悟透兩岸和國際現勢不可違,必須把握良機,順勢而為。而習近平願「做面子」給朱,對國民黨其他有意大位的人,自有「名份已定」意味。此外,還可從以下角度觀察:
一,朱開啟台灣領導人參選前親晤大陸領導人的先例,政治象徵意義較大。「習朱會」承繼國共兩黨共識和既有溝通管道,順理成章。公開的官式會晤不會有重大政治承諾,但仍代表北京對藍綠候選人的不同態度,或可影響部分中間選民意向。惟部分台灣選民「軟硬不吃」「後果不顧」,習近平「加持」朱立倫有多少效果,還須視北京後續對台政策或有無新宣示而定。
二,蔡英文對「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中),迄今未見明確承認或默認。習近平「基礎不穩,地動山搖」的宣示,也不能成耳邊風,否則習個人政治威信將受損,北京今後對台政策,將寸步難行。所以蔡英文如硬到底,台海再現1996年李登輝發表「兩國論」時的緊張,並非不可能。但情勢今非昔比,中美再因台灣攤牌,除了日本,絕非雙方所樂見。北京近日熱情接待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趙天麟隨海基會團訪京、許信良稱「台獨非民進黨初衷」,都想營造解套條件。蔡英文昨天最新談話雖躍進一步,但恐仍未達華府和北京的「及格標準」。
三、胡錦濤、小布希時代「中美共管」台海問題,在習近平、歐巴馬時代並未改變。蔡英文6月將訪華府,也可能漸進式續釋出「默認」九二共識的訊息;她採漸進策略,想降低對黨內獨派的衝擊,否則在華府也很難過關。而北京也不願真的對台祭出制裁,導致兩岸關係倒退,因為制裁的輕重拿捏是兩難,反效果更大,恰好正中獨派下懷。
這些因素下,藍、綠、北京、華府未來數月的互動將很密切。而今台灣戰略地位和影響遠不如1996年。李光耀近年分析國際情勢甚至不談台灣;台灣在國際戰略競爭的大版圖中被忽略,朝野都該警惕。如何把握好契機,創造和發揮己身的價值,不搞翻一盤好棋,是藍綠共同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