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航空事業的加強置於優先地位

2015-04-12 11:21:17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國際民航權責機構、非政府組織等,邇來迭次對近一年來災難頻傳的亞洲航空業表達關切,也對區域內各國政府、民航官員和航空公司加強民航飛行安全的步伐卻緩慢如牛步而感到焦急與無奈。近年亞洲崛起,世界門戶漸從西方轉向東方,民航事業快速擴張,空難的痛楚顯現,改善飛安的艱鉅挑戰迫在眉睫。相關各方面不容再視若無睹,該立刻妥為規劃,積極展開行動,把航空事業的加強置於優先地位。
 
聯合國國際民航組織(ICAO)所公布的報告說,2008年至2012年,亞太地區有23%的飛安事故,指向「主管機關疏於監督;另外27%肇因於「安全管理缺失」。該組織上月更進一步警告,東南亞國家協會所謂「前段班」的若干成員國,飛安表現也甚堪虞。使不少國家提出了對航空公司加強安檢的要求,知名的「資料報告與計算(DRA)國際公司航空業專家所提的看法則是:東協飛安情況,實際上是亞洲民航「過去10年來超快速擴張」的反映。為了發展而疏忽安全,無疑是樁遺憾的偏差。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也曾發佈統計,亞太航空業過去5年的旅客數量成長逾30%至二億人次之多。於今占全球航空客運流量的33%,20年內占比將升高到42%的水準,若旅客量增與飛安管理失衡,造成飛行事故偏高,當是不難理解的事。可是東南亞在這方面有其明顯的缺失,尤其是最近10年來廉價康空業大肆擴張版圖,與航空設施相關的條件在公權力有意無意縱放下。迭次釀成大禍,留下難堪紀錄,但改善行動還是牛步化,豈能不令人感到憂心。
 
隨著中產階級興起,是帶動亞洲航空業蓬勃發展的另項原因;廉價航空成長快速更加衝撞到區域航空的經營,造成若干難以想像的事故。在理論上,廉航運作幾已超過制式航班的經營,形成另類「常態」。應該在行政體系中設置專門督導管理部門,執行妥善規範,應能將飛行意外發生減低。但是東南亞地區似乎還沒有相關得力措施,過去10年經濟成長與市場自由化,使南洋一隅的廉航公司掛牌做生意者多達數10家。舉凡旅客載運量、物流、全流的激烈競爭,都是成了發展的焦點。甚至全世界唯有東南亞地區訂購的客機數,高於服務客機數,連知名航空公司也加入了。
 
廉航潛力發揮, 亂象和飛安警報俱來,去年年底一架搭載162人的亞洲航空(AirAsia)在印尼墜海。雖是這家知名廉航的首次爆發致命飛安事故,卻也使飛航管理聲名素來不佳的印尼,平添了負面紀錄。
 
香港里昂公司2013年底指出,雅加達機場每年只能運送2200萬旅客,但過去5年來國際旅客流量每年平均增長11.5%。顯然使東協首席大國基礎設施升級和飛安管理不能及時配合的弱點暴露。到國際間對亞洲飛安警報再次響起,印尼當局似宜有優先回應的行動。
 
世界門戶東移,亞洲各機場國際客人激增,東南亞各經濟體趁自由貿易的利便,形成經貿逆勢成長。人流、金流、物流湧來使航空市場應接不暇,外匯是賺了,其餘關鍵基本設施和安全監督管理都跟不上。以致印尼自2010年以來年年都至少有一架飛機墜毀、馬航370號班機無端失蹤、泰國航空公司為多國促使加強安檢,菲律賓總統艾奎諾2014年4月則因馬尼拉國際機場設備低劣,為網路冠以「世界最差機場(〝World'sworst airport〞)」之名,被迫出面公開道歉。東協前段班航空業聲明差,固然面子上罩不住;因飛安枉死的國際旅客更慘。
 
不過正朝「東盟共同體」目標邁進的東盟,也有世界最優等的國際機場,新加坡的樟宜機場就居於世界數一數二的地位,長久為旅客讚譽和欽羨。希望將「樟宜經驗」得流傳於區域內,掃除飛安不佳惡名,讓國際旅客安心飛來飛去。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