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投行 測北京對台港有多大氣度
2015-04-15 11:36:22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亞洲基礎設施銀行(亞投行)籌設進入緊鑼密鼓階段。台灣在受理為創始會員截止日3 月31日遞件申請,希望成為創始會員;香港更早在去年11月就提申請。但最新發展,北京已婉拒台灣成為創始成員,下一步,是否接受台灣入行,香港又如何處理,已成台港民眾矚目焦點。處理得當,亞投行可成兩岸三地實質關係深化發展的關鍵;處理不當,則可能成為進一步激化台獨和港獨推力,北京當局務必審慎從事。
近日,北京楊海峰先生在香港「中國評論新聞網」發表「一五新觀點與台灣加入亞投行」文章;文中指出,北京既然聲稱「兩岸一家親」,不宜停留在口頭聲明,該以行動來彰顯善意。在亞投行議題上應秉持孟子所言,「大事小以仁,小事大以智」精神,寬宏大量地提供台灣和香港在亞投行的創始會員身分;甚至讓台灣使用「中華民國」名號、香港則用「中國香港」。但「中華民國」在此為「經濟體」身分,沒有政治引申,也不代表兩個中國;「中國香港」則和中國有政治隸屬關係,但也是經濟體。
楊海峰的先進見解和開放態度,令人感佩;對中國評論新聞網敢發表如此前瞻,但不見得受北京當局喜好的文章應表達敬意。當前台港兩地對北京處理台港相關議題,不滿民眾正緩慢增加,如何處理敏感的兩岸三地議題,在嚴肅考驗北京當局的政治智慧。因此,深入思考楊文意旨,考量台港民眾的心理及北京能承受的底線,做出睿智決策,是海內外所有華人都在密切觀察、深刻期待的。
事實上,身為「亞洲四小龍」的台灣和香港,經濟發達程度和規模,都超越亞洲大部分國家,以台港經濟實力和發展經驗而將其納入亞投行,邏輯上絕無問題;但香港在政治上是中國「一國兩制」的一部分;台灣若基於「九二共識」(即「一中各表」)也屬於大中國下的一部分,因此兩地以何種身分加入亞投行,的確是個問題。
日前,上海台研所所長俞新天表達另一種看法。他認為,亞投行創始會員是由主權國家構成,共同協商章程之後才向其他會員開放,不是由中國單方面主導,因此台灣不可能成為創始會員。這可能正是北京當前的思維,所以拒絕台灣成創始會員。
但這種看法將大大打擊台港兩地人民感情,因為台港趕在3月底前申請加入,就是意圖成為創始成員,獲得參與遊戲規則制定的權利,否則等到6月章程出現後再申請加入即可。由於章程尚未制定,因此任何規範都可經由已成為創始會員的國家討論而獲得;而北京既是創始國且認股達到一半,其任何建議都會受到其他創始國的尊重,也才吸引台灣和香港及早掛號,以符合創始成員的時間要求。
亞投行章程尚未討論前,就對台港的創始身分加以否定,不僅不符合該行「優先開放給所有APEC成員」的籌備原則(台港都是APEC成員),也讓台港兩地民眾深深感受到「兩岸一家親」只是統戰口號,一遇到「國家」、「主權」時,台港民眾就成了「二等國民」;如此的「一家親」只會讓台港民眾和「祖國同胞」的感情越加疏遠,而非更為親密。
北京當局或許擔心若此例一開,未來其他國際組織是不是要比照辦理,是否會衝擊「一個中國」的最高原則?事實上,國際間的新組織過去數十年來,也不過就幾個案例,而中國政府對所有國際組織的影響力只會與時俱增,未來所有國際組織在「中國議題」上完全看北京態度而定;北京自可清楚表明,這是由中國創設的經濟性區域發展組織下的彈性、善意作法,不可推展和比照到其他案例。其結果一方面將大大展現北京對台港的善意,二方面也可避免在其他國際組織複製。
北京15日將宣布創始會員名單,如考量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即將訪問大陸,可能還有「習朱會」,台灣民眾也寄望甚殷,北京至少應同意依APEC模式(即「中華台北,Chinese Taipei」)讓台灣成創始會員,「中國香港」亦同。台灣被拒成創始會員,輿論已出現「朱習會還會甚麼」的聲音,豈非暗中佐證,民進黨杯葛大陸屬合情合理?又如何寄望兩岸關係平穩向前?
大中國朝向統一是自然趨勢,斤斤計較只會讓統一時程拖晚,而不是提早。期待北京當局深思,並以大格局眼光取捨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