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優勢流失 朱立倫躊躇遲疑

2015-04-17 10:22:00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民進黨正式提名蔡英文為總統候選人,國民黨也開始總統初選公告。本報系「聯合報」最新民調,2012年競選總統敗給馬英九的蔡英文,領先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由14%減少到8%。蔡英文自信攻頂要「找回自信,點亮台灣」;朱立倫則誓言率國民黨「谷底翻身」,雖對參選總統未鬆口,但藍營群眾強烈期待朱立倫參選。繼2010年底競選新北市長對決後,朱蔡再戰第二回合,未戰就高潮迭起。
 
蔡英文提名記者會說,她忘不了四年前敗選時,許多年輕人流下眼淚,「我拚了命也要把那些眼淚轉換成笑容」。蔡顯然鎖定年輕選民,要集結年輕人與第三勢力,「我將要做的,就是要去團結這個國家,去集結最大的改革力量」,結束國民黨執政。
 
民進黨從誕生伊始,從來沒有一天不在競選,連執政時期亦然。創黨29年的民進黨,究竟只想達成執政目標,就算完成最高理想;抑或還堅持黨綱揭櫫的「台灣獨立建國」,顯然愈接近再執政,愈應被嚴酷檢驗。
 
許信良日前說「台獨不是民進黨建黨初衷」,想為蔡英文解套。但更重要的,包括北京和華府,恐怕更指望這些話應由蔡英文親口說,而不是他人代言;亦即洪奇昌、童振源昨天投書「聯合報」主張的:蔡英文的「維持兩岸現狀」宣示,應具體到宣示「參選中華民國總統」是台海穩定的核心,而「執政後,不追求台灣法理獨立」,這才是維持兩岸和平現狀的核心。
 
國民黨支持度低迷,不等於民眾對蔡英文的肯定,但蔡和民進黨顯然混淆了兩者差異。為安撫黨內獨派,蔡英文想多面通吃,繼續靠模糊策略,只想複製綠營前人的路。她有兩個參考對象:一是已證明操作台獨徹底失敗的陳水扁;二是正被考驗中的「柯P」。而柯文哲「一個中國不是問題」「兩岸一家親」的「話中有話、隨你解釋」技巧表述,北京給予肯定,正是蔡英文的一面好鏡子。
 
聯合報民調,48%民眾不清楚蔡英文的兩岸政策,綠營支持者也有38%認為,蔡英文沒有說清楚,有21%民眾擔心蔡如執政,兩岸走下坡,不相信蔡能讓兩岸「峰迴路轉,波平浪靜」。愈接近投票,不放心的焦慮愈發酵,成為蔡問鼎總統的路障。這或可解釋她支持度下滑,而朱立倫支持度卻持平。
 
前國安會秘書長金溥聰說,明年大選,國民黨困難,但不應悲觀。朱立倫當然明白,半年來公開場合,反反覆覆說國民黨首要任務是團結,就怕黨在他手裡崩垮。馬英九總統依舊勇於任事,朱主席自然不便對馬前主席「勇於批判」,樹立改革形象更增困難。
 
朱立倫能做的,一是轉而「境外突圍」,包括3月初訪香港造勢,5月計畫赴大陸參加國共論壇,並以會晤習近平創高峰;二是提名考量「朱王配」,即提有爭議、但人脈廣布的王金平為副手,彰顯黨內團結。兩方面都有變數,也都透露朱「逆風而行」的雄心,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方向。
 
「兩岸牌」本是藍營的強項和正數。朱立倫對「朱習會」推演,想證明國民黨能穩住兩岸,但在「逢中必反」和太陽花學運營造的氛圍下,部分選民並不在意兩岸生變。激進派甚至認為這樣反而有利美、日藉台灣制衡北京,擺脫大陸「磁吸效應」的危險遐想。
 
對台灣選舉的變化,北京從未袖手旁觀。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刻意在15日記者會,歡迎朱立倫赴上海參加兩岸經貿論壇,再藉肯定柯文哲「一個中國不是問題」,重申認同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是兩岸關係之錨。馬曉光明確畫下紅線,質疑民進黨若堅持「一邊一國」的台獨分裂立場,「2000年到2008年發生過的歷史,殷鑑不遠」。這些話都是衝著蔡英文說,不容蔡有迴避「九二共識」的空間,也不必想以「民主程序」、「人民意志」衝撞兩岸關係。
 
朱立倫5月如能實現「朱習會」,在既有框架創造出兩岸關係互動新方向,就能證明自己的治理能力,創造與蔡英文一搏的機會;反之,朱習會對朱立倫和國民黨,只怕弊多於利。這是朱立倫裹足猶豫,未輕諾安排朱習會的原因,甚至連問鼎總統大選都顯得猶豫。
 
民意如流水,蔡英文的優勢在流失,朱立倫則萬事俱備,就缺破釜沉舟決心與勢頭。鹿死誰手,大陸、美國都在峰頂上,冷瞧著台灣的風勢變化。能否推誰一把?有沒有效?等著瞧吧。
 
关键词:英文朱立倫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