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微調對外戰略 中美鬥而不破
2015-04-18 12:03:09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在亞洲遭遇中國崛起的挑戰,亞投行創設一役,美國須調整對外戰略的聲音,在智庫、學界陡然升高。但其實歐巴馬總統期中選舉後,已悄然調整做法,他和古巴總統勞爾‧卡斯楚上周在美洲國家峰會闢室密談一小時,兩國關係融冰;月初,聯合國安理會五常加上德國,與伊朗就限核談判達成框架協議,歐巴馬推展和平、和解,獲得不少掌聲。
然而,烏克蘭危機雖暫沉寂,甫上任的美國國防部長卡特上周訪日本、南韓,與日本洽商「美日防衛合作指針」新內容,日本可能參與南海巡邏;與南韓協商部署戰區高空飛彈防禦系統(THAAD),引發中俄反對。另外,葉門危機升高,阿拉伯聯盟組建北約型態聯軍,中東情勢還一團混亂,美國治理有點力不從心。
二戰後以維持國際和平的「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國,面對己身國勢減弱和世局紛擾,正面臨調整大戰略。但著名外交家季辛吉認為,根本性大變革,可能要下任總統再做。但歐巴馬所餘任期,局部性調整已在進行。
美國自門羅主義以來,即視西半球為「後院」、加勒比海如「內海」。1898年美西戰爭,美國在西半球取得古巴、東半球取得菲律賓,跨進國際賽局。1950年代,卡斯楚革命推翻附驥美國的巴蒂斯塔政權,復因豬灣事件、蘇聯擬部署飛彈事件,美古交惡、互不往來迄今。拉丁美洲大國經濟實力增強後,自信增加,中、俄接連「染指」,美國不得不調整「後院」政策。歐巴馬是古巴革命之後出生的新世代,由他「開啟歷史新頁」、重建新常態,可謂順理成章。
歐巴馬2008年參選即以「改變」為政見主軸,要收拾小布希用兵阿富汗、入侵伊拉克的爛攤子,已焦頭爛額。孰料「阿拉伯之春」民主浪潮一起,他也犯了與小布希同樣單邊主義思維的毛病,堅持推倒利比亞強人格達費和埃及的穆巴拉克總統,可是敘利亞問題得不到英國支持,不敢堅持推翻阿塞德政府,以致政策矛盾、治絲益棼,中東益加紊亂。釜底抽薪,只有從交惡逾30年的伊朗下手,爭取和解,一舉化解伊朗對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和葉門叛軍的影響。
東亞方面,華府對中國崛起的擔憂,2011年宣布「重返亞洲」(後改稱「亞洲再平衡」)戰略,遏制中國,以中國為假想敵。有學者說,中國不可能和平崛起;也有人相信,中國的目標是短期內把美國排除在亞洲之外,長期則挑戰美國全球霸主他位。
歐巴馬很清楚,美國須「呼群保義」,糾集日、韓、菲等盟國,制衡中國。華府期待北京按美國主導的國際既有體制走,不要自行其是。但習近平2012年底主政後的強國夢,倡議中美建立「新型大國關係」,雖希望中美不對抗,但美國兩黨和民眾卻早已習慣美國價值觀放諸四海而皆準,對外關係和外交政策,只有「美國模式」是唯一正確選項;多數美國人仍視中國的一黨專制、箝制人民自由,與冷戰時期的「邪惡帝國」雷同,自然難友善從容地接受與中國發展成自然的大國關係。
中國當然有話說。對第一島鏈框限住中國向海洋發展憤憤不平,質疑為什麼南海、東海不能成中國在東半球的加勒比海?日本對中國崛起的警惕提防,拒不對侵略暴行道歉反省等,加上「美日安保條約」軍事同盟強化,戰略地盤競逐,東亞遂成當今全球軍事熱點。東北亞的日本、南韓,東南亞的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南亞的印度等,都恰如李光耀說的,「大象一走路,螞蟻都得小心,以免被踩死」。這樣的氛圍,自然有利美國操作。
歐巴馬會晤卡斯楚時說,冷戰已結束很久,歷史應進入新階段,沒有必要讓往日的幽靈陰魂繼續不散。古巴與中國有許多相似處,一黨獨大專制、異議人士與公民社會受壓制迫害,美國對古巴的半世紀封鎖孤立,並未改變這些問題,重啟美古關係,或可「和平演變」古巴,守住「後院」優勢。
總體來看,歐巴馬著力外交調整,與古巴、伊朗破冰,追求卸任的政治遺產。他也體會世界正走向多極化,不再是美國能單極主導。美國在東亞不會退卻,還會強化介入力道,而中國也遭遇經濟增長減速的「新常態」,亞投行讓華府難堪,但勝負結局未定,美、中續保持鬥而不破的大格局,存異求同。歐巴馬9月將會晤習近平,將是重要的觀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