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藉中巴走廊 突破麻六甲困境
2015-04-22 09:55:04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國防部長卡特訪問日本、南韓,宣示強化亞太再平衡策略部署。前腳剛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日就到「鐵桿盟友」巴基斯坦訪問,宣布460億美元的「中巴經濟走廊」投資協議,為中國進入南亞、中亞、西亞、中東及非洲建構捷徑;而同一天,美、菲展開例行聯合軍演,為南海局勢做應變演練。
中國與巴基斯坦夙來邦誼深厚,有「巴鐵」之稱,而美國對巴基斯坦的拉攏也不遺餘力。習近平首次到巴國國事訪問就送大禮,經濟走廊協議將從新疆通往巴基斯坦濱臨阿拉伯海的第二大港瓜達爾,興建鐵路、公路和油氣管道。北京承諾460億美元投資,不但一舉超過美國歷年在巴國投資總和,也是巴國2008年以來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的三倍。
美、中兩國在巴基斯坦的交集,首見於季辛吉1971年藉訪問巴國假稱生病,卻密訪北京,為尼克森總統次年2月的訪問中國鋪路,奠定美中關係正常化基礎。當時的大國博弈,蘇聯拉攏印度,素與印度不和的巴國靠向中國,而美國有所求於巴國,對巴國亦刻意交好。
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反恐戰略布局劍指阿富汗神學士政權,更需要與阿富汗接壤的巴國和中亞國家作為軍事部署據點,縱使巴國情報機關有種種不配合美國意向的舉動,美國也儘量吞忍。然而時移勢易,蘇聯崩解、印度經濟興起,華府與德里走動頻頻,印度且向美國購買潛艦,部署爭奪印度洋的海權。
中國30年來經濟發展,早已是能源淨輸入大國,中東是其最重要供油源頭,其中大半取道南中國海航路,運到華東。南海航線安全攸關中國經濟命脈,但南海受制美國和其盟友建立的同盟制約,北京戰略布局中,「麻六甲困境」一直是揮之不去的夢魘,而「中巴經濟走廊」將是一道解方。
中國油輪在印度洋要忌憚印度可能的牽制,穿過麻六甲海峽,又得顧慮美國或許掣肘。遠處不提,中國近期在南海填海造島,打造「沙土長城」,就是著眼拱衛航行控制權。南海島礁主權歸屬爭議已久,與中國爭執最兇的是菲律賓、越南。越南與中國自1979年邊境戰爭以來,即心存芥蒂,南海油氣蘊藏只是新因素。去年5月,越南民族主義者抗議中國在西沙群島探勘而搗毀境內中資、台資企業,釀成事端。最近越共總書記阮富仲訪北京,中越出現和好跡象,但爭議並未解決。
菲律賓卻不同。它原是美國殖民地,獨立後即與美國訂定軍事同盟。直到1992年前,美國在菲律賓一直保有重要海空軍基地。菲律賓國勢已衰,過去30年無太大長進,去年人口突破1億,但海軍最強大軍艦只是美軍汰換、轉送的海巡船改裝。要論武力,無足輕重,只能靠美國老大哥背後撐腰。
美國因反恐戰爭用兵中東十餘年,國庫耗竭,也自知忽略東亞太久,因此歐巴馬才有「亞太再平衡」策略,聯手東亞盟邦制衡中國。本月底即將展開的美日安保指針檢討,卡特已邀請日本參與維持南海安全巡守,使南海局勢更複雜。
美國在東邊拉攏日本、西邊糾合印度,往南聯手澳大利亞、印尼,北澳達爾文港派駐陸戰隊,在關島部署最先進轟炸機、潛艦,作為第二島鏈防務,中國難占優勢。為求突破,中國借用前美國總統卡特的國家安全顧問布里辛斯基的大棋盤布局,發展成「一帶一路」策略,由陸路邁向南亞、中亞和北非、歐洲;中巴經濟走廊更有突破中國麻六甲困境的意義。
惟此舉並非保證中國就此一帆風順。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研究員、著有《中國-巴基斯坦軸心:亞洲的新地緣政治學》的馬安洲(Andrew Small)指出,中巴走廊需經過俾路支省,正是伊斯蘭極端分子溫床,未來安全隨時會被挑戰。此外,巴國國內經濟路線也存在激烈政治鬥爭。中國雖援助巴國310億美元,給飽受貧窮飢荒武裝組織頻出沒地區,但巴國政治並不廉明,貪腐嚴重,成敗還疑慮重重。
北京願意嘗試,不是壞事。值得留意的是,習近平全方位國際戰略部署和投資,耗費鉅大,而中國經濟正減速走緩,軍備大幅擴充,各方面需錢孔急,大手筆援外投資,除了提振民心士氣,效益幾何、能否順利達預期目標,短期內都難評斷。但願中巴「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能名實相副,有圓滿結局,勿重蹈涉外投資常見的虧損失敗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