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莫斯科建直通鐵路 凸顯中俄軸心

2015-04-24 09:38:57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的「新絲綢之路」計畫,基本用意是以交通建設,建立與鄰國的聯繫,藉此發展雙方經貿。在這個構想下,向南的中南半島鐵路、向西的中巴鐵路、以及向西北的中俄鐵路,是最可能率先推出的興建項目。寮國(老撾)、巴基斯坦和俄國與中國關係良好,所以作為中南半島鐵路首段工程的中寮鐵路、從新疆喀什到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中巴鐵路、以及從北京至莫斯科的高速鐵路,都成為可能最先推動的「一帶一路」落實計畫。
 
中俄已有一條西伯利亞大鐵路可用,鐵路1916年建成,長9288公里,全球最長,由莫斯科到日本海西岸的海參崴(俄國稱符拉迪沃斯托克),全程要走7天。這條鐵路並不進入中國,只沿蒙古和黑龍江邊界以北,向東直至海參崴;如要去北京,則要進入蒙古,再向南,經蒙古首都烏蘭巴托,然後直驅北京,這個走法從莫斯科到北京也要6天。
 
計畫興建的中俄高鐵,長7000多公里,基本上沿西伯利亞鐵路而建,但由蒙古南下到北京;列車預定時速200至220公里,由莫斯科到北京只要兩天(不到48小時)。李克強總理去年10月中旬訪俄,已經與俄方簽訂莫斯科至喀山(Kazan)的興建計畫備忘錄,這段鐵路長800公里,是中俄高鐵的首段路軌。西伯利亞鐵路不經喀山,但喀山產石油,是俄國經濟重心,所以新建的高鐵選擇經過這裡。這段鐵路由中國投資,工程也由「中國高速鐵路」(CRH)負責興建。
 
「新絲綢之路」計畫推動的興建項目,基本上都由中國作為主要投資者。這種模式使需要基礎建設的鄰國難以拒絕,寮國和巴基斯坦情況都如此。不過,中國在推動各個項目時,也必然從投資角度出發,要求有經濟回報;如果風險高,無利可圖,興建計畫就難上馬,也不是推動「新絲綢之路」計畫的長久之計。
 
中俄高鐵的興建,預計除了可發展沿線地區經濟,還有助推動中、俄、蒙三國的經貿,並有利一些貨物運輸。如俄國石油和天然氣南運、蒙古煤礦南運、以及德國奔馳、寶馬和大眾(Volkswagen)在中國大量生產的汽車,可由此北運至歐洲市場。
 
不過,中俄高鐵的最大意義,卻在作為中俄逐漸走向結盟的具體象徵。兩國因過去的共產主義背景,已有長期邦交,在聯合國安理會又經常聯手投票。進入21世紀後,兩國關係越趨緊密,在政治、經濟和軍事各方面合作,已逐漸形成一個北京與莫斯科的新軸心。全球形勢正因中國崛起和美國不再獨大而改變,新的世界秩序正在形成,而中俄這個軸心在新秩序中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足以抗衡美國和西歐的結盟。
 
這兩年,俄國一手製造烏克蘭事件,又兼併克里米亞,美國和西歐聯手制裁俄國。但中國對俄國從無批評,俄國也投桃報李,進一步與北京交好。西歐所用的天然氣,三分之一來自俄國,但俄國被制裁後,莫斯科向東找尋買家,北京於是交上好運。去年一口氣與俄國簽下兩項天然氣合約,其中一項,俄國承諾出售4000億美元天然氣給中國,每年供應量為380億立方公尺;另一項則訂明,俄國每年再額外賣300億立方公尺天然氣給中國,為期30年。
 
中俄還在反恐方面合作。穆斯林極端主義正向中亞和西亞發展,伊斯蘭國(IS)已公開聲稱,中國新疆也是「聖戰」範圍,中俄結盟有助於壓制恐怖主義擴張。對中國來說,維吾爾族的分離運動和恐怖主義,已成重大而急切的內政問題,必須通盤和徹底應對,否則就可能讓兩者坐大。
 
新疆是整個大西北的核心,中國有必要加速和全面發展新疆,讓整個地區得到經濟發展的新機會,希望最終能以大幅發展經濟安定維族民心,也使新疆成為阻止恐怖主義向大陸內地發展的前線。
 
綜合而言,「新絲綢之路」和亞投行的未來發展,結果還未明朗,要進行那些項目,以及採取怎樣的投資方式,還有待摸索前進。但與中國關係良好的俄國、巴基斯坦和寮國的鐵路計畫,應是最有可能率先落實「一帶一路」策略的具體項目,其發展值得關注。
 
关键词:莫斯科北京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