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經濟改革 議會首選3要點
2015-04-25 11:16:39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訊】國家改革議會自設立以來努力推進國家改革工作,該議會擁有成員249人,設有18個專門委員會以從各個方面進行改革工作研究和推進工作。而過去階段國家改革議會的工作成績還未廣為人們所知,其提出的種種改革方案是否被採納,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集思廣益,相關國家的改革種種提議和想法又回到國家改革的主要焦點問題上,其中關鍵之一是國家經濟、財政改革問題。
國家改革議會經濟、貨幣和財政改革委員會主席宋猜透露,本委員會針對國家經濟、貨幣和財政的改革,設立了5個專門小組委員會,深入探討各個經濟領域的改革思路和方向,包括有財政、預算和稅務小組委員會,貨幣金融小組委員會,資本市場小組委員會、社會貧富差距小組委員會和國際經濟小組委員會。上述5個小組委員會共提出的事項至今累計有200-300多項,然後會遴選出在短期內可以實現的必要的方案,並刪去200多項,至今挑選剩下18個主題的29個要點,其中又挑選出6個委員會認為須率先推進的要點。
率先進行的6個要點包括有稅務體制改革、國有企業管理體制改革、農業合作社儲蓄基金會改革、國會常設預算分析研究學會的改革、對小型基金鄉村基金和基礎設施基金的改革,以及國家專業金融機構監管機制的改革等。初步計畫是首先選擇以下3個要點推進改革。
改革稅務體制 分國家稅和地方稅
稅務體制改革被列為首個改革要點,建議今後要比現在更加明確地分列出國家稅和地方稅,按泰國稅法規定沒有關於地方稅的提法。這所以要明確區別,原因是自1997年憲法對國家向地方下放權力進行明確的定義。因此,部分公共事業工作的建設將交由地方行政部門負責實施,這就需要有相關的預算經費加以支持。
但由中央政府負責全部的稅收則存在不妥之處,因為中央對地方撥劃的扶持預算經費,被政治圈子憑藉手中職權進行操縱以服務其政治目的,而且一有機會就會被利用。
因此,有必要將稅務明確劃分為國家稅和地方稅兩類稅收,國家稅徵收上繳國庫,而地方稅徵收歸地方行政機構管理。而地方稅徵收原則是針對不可能從當地轉移到其他地方的事物,如土地和建築物稅,招牌、賓館稅、零售石油稅,零售石油稅現時府級地方行政機構按每升5士丁的比例進行徵收。而國家稅項,如海關對進口商品出口商品進行徵稅、國貨稅廳對酒類和石油產品進行徵稅,以及稅務廳對自然人的個人所得稅、法人所得稅進行徵收,還有徵收增值稅等等。與此同時,還應將國家稅務體制加強改革,以儘快實現對納稅基礎進行全面徵收的工作。如:內閣已經提出議案,目前由國家立法議會審議的遺產稅和土地、建築物稅,此徵稅方案當前遇到較大的阻力。
同時,還有提議將個人所得稅徵收的範圍擴大,如年收入達400萬銖的民眾,現時個人所得稅累進最高稅率為35%,此最高收入額度徵收標準已經20年沒有變化,現時與20年前相比,所得與物價情況已大不相同。此外,還建議可考慮取消印花稅徵收機制。以及建議設立國家稅委員會,由政府部門、民間機構、專家和民眾代表聯合組成以履行改革國家稅務體制改革和發展的使命。
國有企業管理體制改革
宋猜表示,泰國國有企業的總資產合計達11.8萬億銖,帶給國家的收入總額約2980億銖,對國家經濟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改革思路須對政府部門對國有企業的管理的職責和使命進行明確規定,明確哪個是主管部門和哪個是管理實施部門。一些例子說明國有企業事業部門對此還模糊不清,職責不明也給國家帶來一些問題,如國家民航局被國際民航組織(ICAO)打出不及格的評分,由此給國家帶來後續問題。
而作為國有企業事業的主管部門,可採取控股公司形式,或以獨立機構形式存在,或設為國家部門,如:國有企業政策委員會現時就充當國有企業的家長,即代表全國民眾行使管理職權。此外,為了保證管理的透明度,須立定法例允許政府可通過國有企業事業部門服務於政府的政策,進行特別的事務活動,但要為此另立帳戶,列為公用服務類帳戶。
改革農業合作社儲蓄基金
宋猜表示,目前還有25.8%民眾沒有使用泰國銀行體系或農業合作社儲蓄基金體制的服務。在此問題上,農合儲蓄基金擁有大量存款和大量放貸,不過,現時存在的明顯問題是管理缺乏透明度,導致基金會成員利益受損,還會給整體金融帶來損失。其關鍵問題是缺乏管理和管理中缺乏紀律,存在側重放貸而不重視儲蓄的問題。為此,提議進行改革,通過設立獨立機構作為管理和發展農合儲蓄基金會。其形式類似國家保險業管理和發展委員會,列為財政部直屬機構,並由泰國央行直接實施管理,此思路已經過磋商。不過,泰國央行意見是農合儲蓄基金會數量眾多且規模較小,希望只管理較大型的農合銀行。而從屬農業部的農合社促進廳、農合審計廳將會按原職責繼續管理農合儲蓄基金,和會增加賬務審計的部門。
宋猜表示,改革議會各個小組委員會所提出的議案,最終會回到政府手中,因要通過立法或修訂法律,由政府負責實施各項改革事務,而對於經濟、貨幣和財政的改革將會加強溝通以努力推動和實施具體的改革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