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同盟放縱日本 無助亞太和平

2015-04-30 12:50:46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本周到美國作國事訪問,28日與歐巴馬總統白宮會談、接受國宴招待。此前,美日外交、國防首長27日已舉行「二加二」會議,商定新版「美日防衛合作指針」,美日同盟適用擴大到全球範圍,日本自衛隊和美軍從平時到發生衝突時「無縫」合作,反映安倍解禁集體自衛權未待國內修憲,已然在美日協議中實現;強調不是針對中國,反而欲蓋彌彰,影響東亞國際形勢深遠。
 
國務卿柯瑞說明美日合作範圍及於日本行政管轄區域,雖迴避釣魚台(日方稱尖閣群島)主權歸屬,以維持美國表面不涉入主權爭議立場,但釣島在美日協防範圍內,顯示美國不但未改正1972年「歸還沖繩」時,將釣魚台一併交由日本管轄的失誤,反而強化「現狀」。而美日合作擴大到太空和網路領域,意味美日與中國的競爭,將從空中、海上、海底,下一階段纏鬥到太空武器競賽和網路競爭。
 
這樣的發展,東亞不但無法從國際地緣戰略競爭的緊張中解脫,氣氛反而更凝重。所謂區域和平,美國顯然未顧慮中韓和東亞周邊國家想法,僅從美國遏制中國的角度看問題;為制衡中國,日本也寧願成為美國在東亞對抗中、俄的尖兵,甘冒風險捲入強權紛爭中,成就其「正常國家」心願。
 
安倍27日行程首站,在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演講,雖對二戰期間被迫充當慰安婦的婦女表示「心痛」,28日與歐巴馬聯合記者會,再重申對慰安婦「深感哀痛」。但只將遭日軍強徵的慰安婦,定性為「人口販賣的受害人」,足見安倍先前會晤習近平主席時所謂「深刻反省」屬於空談,並未正視歷史真相和受害國人民感受。
 
安倍不願正視歷史事實,也印證大國關係的歷史弔詭。冷戰時,美日面對遠東地區強勢的蘇聯軍事力量,1978年制訂「美日防衛合作指針」,具體界定防止侵略、日本遭武力攻擊,以及發生對日本有重大影響事態時美日的任務分工。1997年,兩國修訂指針,將朝鮮半島等「周邊事態」納入軍事合作範圍。
 
18年來首次修訂新指針,美日同盟擴大為「全球性」,宣示將為「亞太及其他地區的和平與安全,發揮主導作用」,意謂日本軍力也向全球「解禁」。自美國財政吃緊,國會要求行政部門10年內「自動減支」,削減1兆美元以來,美國在全球軍事布局左支右絀,當然歡迎日本合作分攤。但日本軍國主義是否借此「復活」,東亞鄰國自然也憂慮。
 
歷史往往很弔詭,美日在二戰中廝殺對陣,雙方傷亡慘重。中國當年在國民政府領導下抗日,打了四年苦戰,犧牲上千萬軍民性命,因日本偷襲珍珠港,才盼來中美同盟,繼續奮戰。美國1945年投兩顆原子彈,裕仁天皇宣布投降,中國也贏得八年抗戰勝利。如今,昔日敵人成了盟友,反過來制衡昔日盟友,美中戰略利益爭奪固為主因,美日和中國政治體制不同築成的高牆,也是因素,值得中國人深思。
 
戰後日本憲法規定,放棄以戰爭為追求國家目的之手段,是美國人在二戰後強加在日本身上的桎梏。今年逢二戰結束70周年,日本人要求恢復「正常國家」,續得到安倍等鷹派人物響應。近年防衛廳升格為防衛省、解禁集體自衛權,加上美日強化安保指針,大體已接近實現日本鷹派的目標。儘管安保法制還在日本國會待審,安倍迫不及待與美國談成擴大軍事同盟地理範圍和內容,安倍「先斬後奏」、美國縱容放任,可見雙方互需多迫切。
 
美國國勢因兩場戰爭損耗,元氣未恢復,使歐巴馬政府為遂行「亞太再平衡」政策,也選擇忽視日本的歷史錯誤。撰寫《日本第一》一書的84歲哈佛大學「日本通」傅高義(Ezra Feivel Vogel)教授說,與周邊國家保持良好關係,更符合日本利益。日本人對其他國家要求日本道歉,並宣傳日本軍隊戰爭中殘暴行為感到吃驚,他能理解。因為日本人自認二戰迄今已對世界和平與發展,已作出很多貢獻。
 
他主張,安倍應拿出勇氣,承認戰爭期間罪行,對被侵略國的痛苦表現體諒,對改善周邊國家關係效用更大。但安倍為顯示其絕不屈服於中國的決心,顯然缺乏宏觀、開闊的氣度。這種忽略歷史事實的同盟,帶來的可能是無休止的政經與軍事競賽,和隨時可能爆發的摩擦衝突,如何有助亞太和平?
 
关键词:美日太和日本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