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反腐 「追逃」莫如「堵逃」

2015-05-12 10:31:49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共中紀委以海外追逃為2015年推進反腐的主題,海外反腐被稱為是中共開闢的反腐「第二戰場」,而美國、加拿大等國家是最重要戰場。為追緝主要逃往美、加地區的貪官,中共前不久不僅透過國際刑警組織中國國家中心局,公布列入紅色通緝令的100名外逃人員,執掌反腐的中共中紀委書記王岐山近期還將以國家主席習近平特使身分親訪美國,希望說服美國遣返引渡一些要犯。然而「獵狐」、「天網」等跨境追逃行動勞師動眾,代價不小,不如以「堵逃」為主,「追逃」為輔,以求事半功倍。
 
中共追緝百名外逃人員名單上月公布,的確吸引輿論注意,也給一些外逃貪官造成巨大心理壓力。在名單公布後第三天,即4月25日,北京當局就宣布前中國經濟開發信託投資公司上海營業部總經理戴學民被緝捕歸案,成為「紅色通緝令」的首個落網成員。5月9日官方新華社又宣布,在紅色通緝令百人名單名列第二位的前江西省鄱陽縣低階官員李華波也被從新加坡遣送回國,他涉嫌貪污公款9400萬元人民幣(合1514萬美元),2011年逃離中國。兩人在短時間內相繼落網,讓紅色通緝令看似所向披靡,無往不勝。
 
然而,實際上所謂「紅色通緝令」只是國際刑警組織各成員國之間通報犯罪人員信息的一種機制,並非法力無邊。190個成員國接到紅色通報有權根據各國國內規定,對通報中涉及罪犯進行處理,有的一經發現就馬上逮捕並通知發布國,有的只會對目標進行監視或關注。例如加拿大就規定,接到紅色通報後,皇家騎警有權將嫌犯拘留48小時,但48小時內若無進一步證據證明其犯罪,警方只能放人。美國的情形則更複雜。
 
正因如此,儘管海內外媒體近日連篇累牘揭發中共前河北省委書記程維高之子程慕陽就在加拿大活躍經商,加拿大政府卻至今未採取任何行動。而前中南海大內總管令計劃之弟令完成據傳早就逃到美國,並握有中共高層大量機密,美國執法部門卻從未證實,也未否認,以致王岐山不得不親自來美交涉。而名列紅色通緝令上的百名外逃人員,66人藏匿美加,美加地區卻鮮有中國貪官被遣返,正說明中國追緝貪官工作的艱難。
 
中共追緝外逃貪官,以追人為重,追贓次之。然眾所周知,中國與許多國家都未簽引渡條約,同時由於司法制度差異,中國舉證這些貪官的犯行也不容易,一旦這些人以政治理由提出庇護申請,這些國家就不得不正視,司法大戰在所難免。
 
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污賄賂總局負責人2012年6月在大連召開的國際反貪聯合會上透露,中國追緝一名外逃東南亞的逃犯,所需經費要10萬美元以上;追緝一名逃到南美國家的逃犯,所需經費在20 萬美元以上;追緝一名外逃到美國、加拿大的逃犯,至少在50萬美元以上。這些耗費,雖然與貪官以五鬼搬運方式搬到國外的資金相比,有如九牛一毛,然而貪官即使被遣送回國,也不能保證能追回貪污贓款。人力、物力的耗損是否值得,必須掂量。
 
正如分析人士指出,與「追逃」相比,「堵逃」更重要。為了防堵貪官外逃,北京當局最近發動輿論攻勢,宣傳貪官在國外度日如年,生不如死,甚至逃美貪官幹著在殯儀館扛屍的工作,還被人勒索云云,並告誡貪腐官員「海外並非法外之地」,希望嚇阻有意外逃者。
 
但在當今信息如此發達的世界,這樣誇大其辭的宣傳究竟會取得多大效果,或難取信人,見仁見智。其實中共要封堵貪官外逃,只要中共組織部門管好護照發放,公安部門解決好第二、第三身分問題,貪官外逃之路就能堵上。
 
中共封堵貪官外逃工作自1996年起進行迄今,效果一直不彰,關鍵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執法寬鬆。不過據香港「鳳凰周刊」引述中共紀委官員說,自今年認真收繳官員護照以來,「官員出國人數銳減,赴美公費旅遊減少了九成」。
 
北京當局也開始切斷資金外逃路徑。去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反洗錢局通報去年以來洗錢威脅、風險和類型趨勢,指出跨境洗錢方面,目前主要還是將非法所得通過地下錢莊轉移到境外,或通過親屬洗錢,丈夫受賄,妻子甚至其他在海外親戚幫忙洗錢。以中共社會控制之嚴密,堵住這些漏洞比海外追逃容易十百倍,反貪反而較易收到奇效。
 
关键词:中共反腐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