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機器人漸取代產業工作的趨勢
2015-05-16 11:50:57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金融時報」中文網日前報導,波斯頓諮詢公司(BCG)表示,未來製造業可能有85%以上工作,將由機器人來完成。因應「第4代」工業(工業4.0)發展趨勢,結合物聯網、機器人和自動化生產線所形成的智慧化工業,已經是全世界性的潮流。近年亞洲崛起,東亞、東南亞地區得風氣之先,自動化和電子產品等產業,有愈來愈多工作崗位,漸由機器人軍團所取代。受惠於大數據分析能力,無人產線快將實現,顛覆勞力供應鏈非不可能的事情,東南亞國家對這種發展趨勢至少該知道了。
波斯頓諮詢公司預測,泰國、南韓、臺灣,將是最快速用機器人的經濟體,因為其產業中有大量可實現高度自動化的產品。在勞動力的成本價碼方面,比一些低薪資的國家略高,且對於就業提供的保護較為有限。而中國、日本、美國、英國、加拿大也是使用工業機器人相對迅速的經濟體。整體來說,東亞的製造業未來將會出現大量機器人,生產事業智能化程度提升。泰國產業長久默默耕耘,這回由國際將之列名最快速使用機器人榜上,證明大家的努力沒有白費,今後還要百尺竿頭、再上一步。
即使到了新世紀第七個10年後,從發展中國家走出來的若干東南亞國家成員,還再以能夠吃到「人口紅利」的甜頭而沾沾自喜。每次有外資產業把勞力密集產業移來,南洋諸國少有不願接納的。無論是製鞋、縫製成衣、組裝雨傘,只要肯來,都會照單全收。沒多久前還有挪威、瑞典、瑞士、薩摩亞、斯里蘭卡等國首次將產業移進緬甸分享人口紅利,聽來使人覺得心酸。
也許泰國使用機器人居於領先地位的消息,能為東盟同儕帶來些許引導作用,從此在提升人力資源素質上迅速做調整,求進步莫嫌遲。
行銷學大師科特勒(P. Kotler)是一位具先驅地位的學者之一,他在2007年出版名著「帶你發現新亞洲(Think ASEAN)中的序文,就慧眼獨具,還指東南亞國家聯盟再也不只是一個鄰國組織,而是擁有龐大商機的整合市場。由於市場尚未成熟,所以還有驚人的成長潛力,不容小覷。其透過前東盟秘書長賽爾林諾(R.C. Severine),介紹「從數位落差找到數位商機」做為東盟區域經濟發展的策略之一,以區域利益實施多項科技政策。由東盟共同體地位晉級、泰國在網路科技應用一馬當先等表現,印證了科特勒等學術先進的觀點有充分發揮。
其實機器人在工業方面的應用,已歷有年所,但隨科技進步,機器人成本逐漸降低,性能也持續提高。據了解,工業機器人平均價格一直在穩定下降,過去4年已累計下跌14%左右。因此連預算較低的小型公司,也逐漸開始購買工業機器人,以替代人工勞動。這種發展趨勢明顯,國際機器人聯盟(IFR)統計,2014年全球工業型機器人安裝量約20萬部,年增15%,且每年以12%成長率到2017年。若從另一角度看,機器人軍團將會顛覆掉勞力供應鏈,而且步伐很快。
東盟共同體將在2015年掛牌成立,也就是各國正以穩健的腳步,積極邁向共同的未來。東盟領袖的高瞻遠矚,是將共同體的整合發展,成為僅次於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全球第3大貿易組織。若東盟各國單獨在全球市場中單打獨鬥,可能就無法達到這種成就。因此,若東盟要成為全球化時代下的傑出經濟組織,區域合作及全球整合持續扮演重要角色。而恰當此時,工業機器人的成長嶄露頭角,泰國又在應用上占有一席之地。若東盟共同體就以此項目做合作及全球整合的試金石,可謂合適。
隨著工業4.0時代的來臨,製造業將整合電腦、通訊、感測、節能和監控技術,同時融入網路科技如雲端、大數據,逐漸由「工業自動化」邁向「智慧自動化」,智能化機器人將是下一波引爆的商機。這番進程和東盟以從數位落差找到數位商機為發展策略之一,有異曲同工的妙處,值得深思。
关键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