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緊張 美中應力促維持可控狀態

2015-05-20 10:09:28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日前派遣第七艦隊旗艦「藍嶺號」(Blue Ridge)在南海操演,美方揚言將派軍艦進入中國人工島礁宣稱的12海里領海;中國則強硬回應,將依標準作業程序處理,美中關係情勢迅速升高。但美國國務卿柯瑞上周六訪北京,受到高規格接待,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以及王毅、楊潔篪、范長龍等輪番接見,北京擺出務實合作、不扯破臉姿態,似乎軟硬兼施,不想與美國鬧翻,以便為後續中美高層連串會商鋪墊。
 
美國姿態強硬,其來有自。自北京填海造島以來,中國在南海的鄰國感到威脅,譬如北京日前宣布,南海5月16日起進入77天伏季休漁期,到8月1日結束,越南外交部立即抗議,認為中方決定無效、堅決反對。而解放軍在人工島礁軍事建設增強軍事投射能力,不僅鄰國,美國也強烈感受到軍事壓力。
 
美國擔心中國可能隨時宣布「南海防空識別區」。2013年,中國幾乎在毫無預警下宣布「東海防空識別區」。如今北京已非吳下阿蒙,近年積極填海造島,將南海島礁建成「不沉航空母艦」,增加「維護主權」籌碼。
 
美國向來主張「自由航行權」,對中國主張的九段線領海,都認為違反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自然更無法認同北京這兩年日夜趕工填造的人工島礁。華府認為,中國填海造島已影響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自由航行權」,決定親自率領軍艦「踩線」,其作為和柯瑞說「美國對南海主權爭議不選邊」明顯不同。
 
這場較勁,為什麼不能等閒視之?第一,從柯瑞在北京與中國外長王毅爭端針鋒,王毅問「你不是為吵架而來吧?」美中單是在南海,就存在不易化解的戰略矛盾。美國「自由航行權」冠冕堂皇理由下,不僅要在南海通行無阻,也希望盟國與夥伴也享航行自由。華府希望續扮演「南海秩序監督者」,中國也是可自由航行的國家,但南海不能成中國的「內海」。而中國近年填海造島,目標當然不只近海防禦,而是朝發展「藍水海軍」邁進,美國自然出手壓制。
 
第二,就算華府自己降溫克制,但若南海海域小兄弟向美國抱怨中國舉措「蠻橫霸道」,美國作為亞太地區老大哥,不可能不理會,否則盟邦會失去信心,習近平倡議的「亞洲的事由亞洲人自己管」,美國在亞太將難立足。
 
第三,儘管習近平會晤柯瑞時,再度強調「太平洋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但美中對這句話可能各有不同解讀。習近平多次告訴美國總統歐巴馬,黃海、東海、南海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對此定義,歐巴馬自然不以為然。如依北京要求,美國不僅無顏以對亞太地區盟國與夥伴,而且「亞太再平衡」政策這齣戲將再也唱不下去。
 
從柯瑞此行看,美中在南海問題依然是僵局,立場歧異,雙方都軟硬兩手兼施,華府與北京如何玩下去?由於美中在南海各有利益需照顧,僵局暫時無解,但雙方如以軍事手段試探對方,風險實在太高,以下時機和機制,或屬南海情勢降溫的機會。
 
首先,6月舉行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將為雙方提供一系列溝通管道,包括避免機艦擦撞、兩軍交流對話,和戰略對話。其次,9月習近平對美國國事訪問的「歐習會」,將就中美關係及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進行坦誠、深入溝通,拓展兩國合作。第三,從2013年開展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談判,雖尚無具體成果,卻不失為美中高層對話的重要管道。
 
習近平晤柯瑞時表示,當前中美關係總體穩定發展,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建設取得不少「早期收穫」,包括兩國貿易、投資及人員往來,去年均創歷史新高,雙方在能源、兩軍、人文等重要領域合作取得新進展,並就重大國際地區和全球性問題保持密切溝通與協調。柯瑞與習近平都同意,中美在構建新型大國關係時應不斷拓展務實合作,打造合作亮點,並妥善管控和處理好分歧,避免兩國關係大方向受到干擾。
 
綜合這些訊息,美國強調「現狀」,即美國主導和監督的南海現狀,不能讓中國打破,包括人造島礁不能行使主權行為;中國則想「分享」甚至「主導」南海,使南海爭議一時之間無解。但美中都應優先讓南海緊張情勢維持在可控範圍內,避免直接衝突與對抗,導致後果更難收拾,否則硬碰硬必然是兩敗俱傷。
 
关键词:美中南海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