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頻出招 習近平訪美勢成「鴻門宴」
2015-05-22 10:03:01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新聞周刊」(Newsweek)20日報導,美中已經展開「新冷戰」,這是蘇聯垮台後的「冷戰2.0版」。巧的是,美國偵察機昨天也在南海飛越中國人造島礁,被解放軍警告。對照三個月前,美國打破慣例,提前半年多高調宣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9月對美國作國事訪問,引起中國學界普遍樂觀解讀,認為隨著中國綜合國力上升,中美力量對比發生變化,美國有求於中國,因此「兩國領導人就把改善兩國關係這個盤子,擺在桌子上」。
然而,三個月過去,在中國極力營造習近平訪美的和諧氣氛時,美國鷹派言論卻占據媒體版面,白宮和五角大廈也輪番出招,除邀日本加入南海巡邏,還揚言派艦機進入南海中國占領島嶼的12浬範圍內,挑戰中國宣稱的主權。如此針鋒相對,使習近平的華府之行,幾乎快成一場「鴻門宴」。
習近平上周末會晤到訪的美國國務卿柯瑞時說,要「避免兩國關係大方向受到干擾」,顯示他似有同樣的擔憂和警覺。柯瑞赴北京,主要任務是安排習近平訪美細節,並討論6月在華府舉行的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S&ED)議題。
柯瑞與中國外長王毅會見時,王毅開門見山說,習主席訪美是「今年中美關係的頭等大事」。按中國官方習慣用語,「頭等大事」意味著是壓倒一切的大事,中國不願看到習近平華府之行生變,可見北京十分期待習主席的首次國事訪問。因此,未來北京如在中美分歧的議題上作一些讓步,一點都不讓人意外。
按照慣例,外國元首對美國作國事訪問,美國常在一、兩個月前正式宣布。但習近平訪美消息,是歐巴馬總統提前七個月宣布,確實給足北京面子。然而,從消息宣布到正式訪問,間隔超過半年,對中國並非好事。在國際風雲變幻莫測的今天,兩國關係發展存在很大變數,所以換個角度思考,與其說歐巴馬急於邀請習近平走紅毯,毋寧說是美國展現高超外交手腕,給中國設下「圈套」,讓中國設定習近平對美國事訪問的總目標後,美國接著一再端出苦果,吃或不吃,都左右為難,美國正可從中坐收漁利。
這樣判斷的依據是:一,美國過去處理美中關係,慣於在中國領導人訪美前先將兩國矛盾激化,再漫天要價,這樣即使中國在談判桌上就地還錢,還價比美國的要價低,美國仍可達到它原本想要的目標。這些招數,在前國家主席江澤民和胡錦濤訪美時都用過,屢試不爽。
二,自今年2月美方宣布習近平訪美後,美國根本未像中國期待的,為建構新型大國關係「相向而行」,而是出招不斷。從財長盧傑克上陣反對盟友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投行,白宮指控中國網路攻擊,美日強化安保同盟,在釣魚台問題上明確選邊站,以及採雙重標準,對中國在南海填海造島指責,彼此氣氛越來越緊張。
直至美國準備派兩艘航母巡弋南海,中國軍方揚言撞擊和警告性射擊,兩個世界最大經濟體關係越來越走向對抗,達到劍拔弩張地步。
這種氣氛下,習近平是否如期訪美?訪美能有什麼成果?中國內部正激烈辯論得失。這或是日前王毅對柯瑞說,相信柯瑞「是為溝通及合作而來,不是為吵架及對抗而來」的背景。
中國內部的激烈辯論,清晰地反映到輿論中。官方「人民日報」旗下的「人民網」刊文說,美國的對華策略已改變,美國已將中國列為頭號對手,兩國關係緊張程度超過以往。而五角大廈揚言要派機艦進入南海,不再由代理國家出馬,直接以軍事武力表態後,中國輿論界已開始討論中美離戰爭還有多遠。
越來越多人認為,習近平在此時機訪美,中美關係出現重大突破和改善幾乎不可能,只要維持不繼續惡化就是成果了。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周琪就悲觀認為,習近平對美國事訪問,並不一定能確保中美關係一定向好。
華府已陸續開出維持兩國友好關係的部分價碼,相信未來還會提出新要價,雙方關係「合則兩利」的大方向會不會改變,就看習近平到華府的「鴻門宴」如何因應。
一般認為,「歐習會」在全球問題或朝鮮半島安全問題上,雙方較容易達成協調合作的共識;但其他議題,譬如東海、南海或網路攻擊、中國軍事發展等問題,雙方很難有實質的推進性協議。美中間的戰略競爭決定了大格局,使中美關係前景充滿荊棘,要克服不易。
关键词:平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