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都在為下一場戰爭作準備?
2015-05-23 11:44:58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軍一架偵察機20日飛越南海有爭議的中國人造島礁上空,遭中國海軍八次警告。美方刻意邀CNN記者獨家跟拍,將現場畫面實況公諸美國民眾,除展示「說到做到」外,可能還有後續做法。中國鷹派立場的「環球時報」社評嚴批,美國顯然想把中國建島的事盡可能炒大,向中國施加心理壓力,但對美國要採取「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策略,不要被美方牽著鼻子走,看看誰能笑到最後。雙方互不相讓,情勢繼續在升溫。
美中雙方內部鷹派聲音都在升高。「華盛頓郵報」網站11日刊登「為下一場戰爭作準備」文章,「環球網」近日刻意予譯載,以凸顯美國「窮兵贖武」,準備對付中俄兩國。這兩年,中國和日本媒體常出現「美中必有一戰」的討論。雖然多數聲音認為,美中不可能開戰,因為兩個核武國家軍事衝突太危險,很可能意味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人類前途堪憂。
美中都在避開「修昔底德陷阱」(即新興大國崛起,必然與既有大國利益衝突,進而導致兩國發生戰爭),因為戰則兩敗俱傷,和平則各收紅利。問題是南海對峙,中國堅稱主權島嶼範圍內行使填海造陸和漁業輔助設施;美國則堅持中國改變現狀,妨害南海國際自由航行權,美國地緣戰略利益受損。雙方都沒有退路,硬碰硬對峙引發局部開火或撞機撞艦機會升高,加上日本也攪和其中,東亞已成火藥庫。
華郵那篇評論說,美國二戰勝利以來70年,韓戰、越戰還有小規模戰爭,並經冷戰、反恐戰爭,國防預算不斷擴增,至少兩代美國人一直在為下一場大戰作準備;美國也一直準備戰爭或處於戰爭狀態,因為外來威脅始終存在。
評論援引參謀首長聯席會主席鄧普西上將月初在國會聽證表示,當今形勢是「我40年來經歷的安全環境中最難預料的」。鄧普西指威脅包括俄羅斯對歐洲的威脅、伊朗及其核計畫、北韓問題、中國崛起和「伊斯蘭國」「凱達」等恐怖組織,「我平生第一次看到它們同時出現」。這些話,既是爭取國防經費,也說明美國危機感空前,而中國被納入「威脅」美國的行列中。
其實回顧中國軍方,國防大學防務學院院長朱成虎(朱德的外孫)2005年就對境外記者說,如果中國被逼急了,將不惜犧牲西安以東的200個城市,與美國決死一戰;當然,美國也將有100、200個城市被中國核彈摧毀。這種「愚勇」言論如今雖非中國主流,鷹派心聲卻與今天南海局勢難脫干係。
美中在南海最大矛盾,或出在中南海「亞洲人治理亞洲」的思維。習近平主席闡揚「一帶一路」策略,已不只一次強調此提法。美國可能解讀成中國要把美國趕出亞洲;習總說「太平洋夠大,可以容得下中美兩個大國」,似意味美國須退讓,讓中國在南海、西太平洋馳騁,背後是看準美國走向衰弱,可能與實際情況不符。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研究報告說,2025年,中國國防預算即可達到美國的一半,30年內,中國不具全球野心,只須照顧周邊;但美國軍力須部署全球,中國只需考慮西太平洋,資源投入的不對稱,讓北京占盡地緣、預算等上風。加上解放軍發展「不對稱戰略」,譬如中國還缺航母,但靠東風21反航母導彈,能有效拒止美軍介入台海或南海事端,使北京有恃無恐,美方危機感陡升。
美中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持有巨額美國國庫債券,在遏制北韓核武、反恐、中國反貪緝捕外逃貪官等,兩國利益交疊,合作遠大於分歧;更別說中國高官子女、親戚在美留學、定居或投資者不知凡幾,彼此利害糾葛。而中國正面臨轉型關鍵期,對外維持和平才是上上策,因為任何戰爭稍有差池,都可能變成中共黨內鬥爭或內部維穩的導火索,內部風險甚至高於外部的挑戰。
世人可能忽略一個關鍵:美中軍備的實力差距,遠比西方或中國媒體呈現的大得多,至少差距20至30年。美國軍費2014年是中俄總和的兩倍多,「恐怖平衡」下,核武幾無用武之地;單舉一例,美國可深入敵境、投擲炸彈的隱形戰略轟炸機,進出任何國家來去自如,還有許多未解密武器可能已服役或在研發。僅憑這些優勢和威懾,誰準備好下一場戰爭了?答案很清楚。所以美中還是「和為上策」,不要輕視70年來全球戰爭經驗最豐富的國家,以及她背後龐大的後勤動員和軍工實力。
关键词:美、中都在為下一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