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具彈性應變能力的健康體系
2015-05-24 10:29:45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對全球人民公共衛生有重大影響力的世界衛生組織年會(WHA),日前在瑞士日內瓦召開。今年大會主題是「建構具彈性應變能力的健康體系」,主要因去年非洲爆發伊波拉疫情,造成約7000人罹此惡疾喪生。於今疫情趨緩,乃在年會時進行深層次的檢討,並為矯正缺失制訂對策。本屬世衛年會的積極性、重要性,因此可見一斑。東南亞雖僥倖得免於伊波拉惡疾波及,算是逃過一劫,但傳染病無國界,以時下人類交流頻繁,國際公衛緊急事件隨時可能發生。適當會議中集思廣益,強化防疫準備非常有必要。
醫藥領域有「預防重於治療」的箴言,徒業者念茲在茲,隨時都要設法將準備工作做好。本屬世衛年會選擇建構具彈性應變能力的健康體系做主題,一方面固是和預防重於治療的公衛精神相呼應;另則是伊波拉病毒大規模在西非擴散期間,世衛組織以不及防備,造成數千人罹病枉死,備受各方指謫。於是藉年會舉世菁英與會時,進廣泛而深入檢討,以免於類似大規模危機再出現,造成公衛部門重蹈覆轍。這種摒棄文過飾非的作法,頗能令人激賞,並重新建立對世衛的信心。
在年會中,世衛秘書長陳馮富珍坦承,對於伊波拉疫情的快速擴散,世界並沒有做好準備,因此世衛組織和相關單位都無法應對。而當前情況對世衛組織的要求,是以往的10倍,造成公共衛生體系面臨備多力分的壓力,難以全面照顧妥當。不過借鏡於伊波拉疫情在西非地區曾迅猛蹂躪,促使世衛組織做了積極的反省檢討,也確立了改革組織的優先項目。主要是將世衛的緊急任務編制加強,以便發生了疫情狀況,能夠做更快、更好的處理,將以往因反映過慢受外界所指謫的因素消除。
建立全球應變機制的議題,在國際間也得到了廣泛的迴響和支持。應邀到世界衛生組織年會擔任貴賓的德國總理梅克爾,在發言時就明白表示:對付類似伊波拉疫情這類大型公衛危機,非要有世界性的應變機制來推動援救任務,才能發揮充分的功能。如果在疫情蔓延的第一時間,指揮的負責人尚未就定位發號司令,整個行動就有如群龍無首。到關鍵性時間點錯過,想要組建有效的救援團隊,難上加難。援救伊波拉疫情對幾內亞、賴比瑞亞、和獅子山顧此失彼、諸多無謂浪費的痛苦經驗就是旁證。
世衛當局還依據事實,對與會全體的3500位政府領袖、學者和常年辛勤服務於公衛的工作人員掬誠陳詞。為了預防未來大規模傳染並流行,或天然災害再度帶來嚴重威脅,建立具緊急狀況應變能力的醫療衛生體系,是各國當務之急。世衛在表示做組織改革時,同時宣布將在年底前籌集一億美元的應變基金,推動衛生應急團隊。在一般印象中,世衛當局在年會中所表達對公共衛生的連串承諾和措施,以這次最明白具體,使各方多有期待。
事實上,公共衛生措施直接影響到全球各地居民的生活,世衛執行監督管理政策,若欠周延、疏忽、或鬆弛,就會造成不幸事故。這次建立全球應急機制議題尚在依程序進行,國際間已出現了類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MERS-COV)確診病例。這項在中東2012年4月首見的呼吸道傳播與跨國旅遊症狀,連年出現,數字起伏,流行區域擴大的現象。現已深受傳染病學者和公衛首長重視,今後的發展故難逆料,但如果有全球應急機制存在,對處理危機無疑將更具信心。
除了世衛組織對各國預防大規模傳染病流行的殷切期待,東盟也曾對各成員國防疫有所勸告。至於歷來克盡媒體職責所做的努力,更是難以形容,以往各國作為或有不夠,但今年世衛年會可謂一個新起點,莫再輕忽了。
关键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