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出招 與中國競爭亞投行商機
2015-05-26 10:19:06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1日宣布,將強化日本對亞洲基礎設施的投資、融資;結合日本官方和民間資源之力,五年內將提供約1000億美元資金。這項金額和中國政府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規模相同,顯示日本政府要和中國政府互別苗頭的意圖,抗衡亞投行,引發國際矚目。
日本由於顧忌美國,未能加入亞投行創始,亞投行後續衍生的重大營建和商機,日本企業可能無法掌握,讓日本商界頗不安和不滿。日本政府將在五年內提供千億美元的類似投資計畫,顯然具有兩大目的:一,安撫日本國內商界,雖然可能無法獲得在亞投行的基建商機,但至少可獲得日本本身提供的同額度外國商機;二,該計畫可以穩定日本和亞洲發展中國家密切的政治和經濟關係,不致因為亞投行成立,而讓日本和這些國家的關係急速下降。
此外,為讓日本的計畫不讓外界看成是和中國間的明顯對抗,日本政府強調,其投、融資的目標為「包括人才培育和技術輸出的高品質基礎設施」,其技術輸出,將包括先進的燃煤火力發電廠和高鐵等項目(「讀賣新聞」消息,日本已取代中國,本周將和泰國簽下高鐵合作備忘錄)。日本的言下之意,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從事的基建投資,可能是像過去中國對外基建輸出一樣,投入大量中國製資材、使用大量低薪中國勞工、傾向「重量而不重質」,缺乏事後的維護等。
這些差異化的確符合部分實情,凸顯中日差異可正當化日本的投融資加碼、美化鄰國對日本基建投融資的看法。而「技術輸出」涉及吸收技術的能力,可能表相多於內涵,無礙日本長期以技術優勢護衛商機;當然也會讓中國感到難堪,讓日本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和亞投行未來的合作變得困難。「人力資源開發」也會對亞洲發展中國家構成誘因,認為日本是「真心」對其提供協助,即使未來人力發展計畫可能和過去一樣,多半是選派人才到日本培訓,對日本衍生出更多潛在商機。
日本其實是對外援助的老手,此項計畫將由外務省所屬的「日本國際協力機構」,和先前由日本進出口銀行和海外經濟合作基金合併的「日本國際協力銀行」扮演主力。這個機構在對外援助和銀行借貸業務經驗豐富,絕非新成立、缺乏美日主導的亞投行所能比擬。因此,日本似乎有意在未來,以其嚴謹而有效率的基礎建設投、融資成果,來對照中國主導的「大而無當」的基建投資。
這些目的有意對亞洲鄰國顯示,和日本維持比中國更佳的政經關係,更有利國家發展。因此,日本政府此舉也對中國施加相當程度的壓力,讓亞投行被迫更加謹慎從事,以免讓亞洲鄰國「看扁」、讓日本從中獲利。當然,中國也絕非省油的燈;它除了在外界壓力下、自我節制地將認股股份從原先設定的半數縮小到三成以外,考慮在亞投行不設執行董事會,在貸款審批上組成投資委員會,授予管理高層更多權力,搭配適當的門檻和條件,來加快決策速度。這將大大提高貸款決策的效率,凸顯其和其他區域開發銀行的差異。
外界估計,亞洲各國基礎設施的投資需求每年達8000億美元,日本主導的亞銀在2014年卻僅提供約230億美元貸款;加上亞投行及日本此項計畫的規模,顯然還是遠遠不足亞洲基建的需求。
因此,中日爭相以基礎建設投資,爭取亞洲鄰國的計畫,應不至於產生彼此重疊;而且在相互競爭下,獲利最大的將是需金援殷切的亞洲鄰國。亞洲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擁有6億人口、正在追求整個成經濟共同體(economic community)的東南亞國家經濟,將在迅速提升的品質下,獲得更快速提升,有望更快速地取代中國和印度,成為「世界新工廠」。
然而,日本的計畫對赤字連連的日本政府,並非好消息。日本經濟購買力調整的國民生產總值,去年為4.8兆(萬億)美元,年度預算赤字為GDP的7.9%,公共債務為GDP 的228%;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則為17.6兆美元,預算赤字僅有GDP的2.9%,公共債務(2013年)為GDP的 22.4%;日本要和中國打「銀彈戰爭」,今後恐力有未逮。這也將排擠日本的其他建設資金,讓日本未來的成長更缺乏力道。但整個東亞的經濟整合更廣更深,並迅速惠及中亞、西亞和南亞,整個亞洲可望成為當前全球化下的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