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皮影藝術 叻丕府佛寺傳承
2015-05-27 13:41:15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新華社叻丕府25日電】提起有「電影始祖」之稱的皮影戲,中國人並不陌生。在中國以外的泰國,也存在並傳承著這種古老的藝術形式,並受到越來越多民眾的喜愛。
泰國中部叻丕府的堪農寺國家博物館是泰國最大的皮影藝術博物館。博物館裏收藏的皮影有300多幅,時光在這些鏤空的牛皮上留下印記,默默訴說著泰國皮影藝術的發展。
在泰國,皮影被稱為「牛皮之藝」,戲中人物和圖案絕大多數為整張牛皮鏤空製作,內容多與宗教故事有關,而據說對於一些重要的角色,工匠會使用豹皮或虎皮來製作。
泰國主要有兩種皮影戲。一種叫Nang Yai,皮影人偶的尺寸較大,為大型皮影戲,表演的內容多為泰國版的「羅摩衍那」,主要講述阿逾陀國王子羅摩和他妻子悉多的故事。另一種叫Nang Talung,是用有活動關節的小偶來進行表演,演齣劇目包括傳統劇和現代劇。堪農寺裏收藏和用來表演的皮影均為Nang Yai這種大型皮影。
從皮影內容上來講,又分單影和故事影。單影就是單個人物的剪影,而故事影則往往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物,並配以花草等剪影。堪農寺中存有泰國最大的一幅皮影,高3.15米,寬2.1米,由7位藝術家用了4張牛皮於今年4月完成。
除了收藏有大量的皮影,堪農寺也是泰國目前唯一一座擁有自己的皮影劇團並堅持表演的寺廟。每逢週末,寺廟皮影劇團就會免費為來參觀的民眾進行表演。
皮影表演之前,藝人們先是點燃香燭,向「皮影神」跪拜,口中唸唸有詞,祈求「皮影神」保祐他們表演一切順利。表演開始時,樂團使用泰國傳統樂器演奏樂曲,另有一人抑揚頓挫地講述故事情節。參演的演員們身穿紅衣紅褲,雙手握住支撐皮影的兩根竹竿,不時用赤腳在舞台上踩跺發出聲響,來模擬千軍萬馬的戰爭場景。
由於Nang Yai使用的是大型皮影,在長12米寬8米的白色幕布前,演員們往往需要搖臂、扭腰,動用全身肢體力量來使皮影移動,展現故事情節。與中國皮影不同的是,Nang Yai戲的演員並不局限於幕後,而是可以走到幕前,由於演員衣著和動作整齊劃一,也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
據了解,泰國Nang Yai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3世紀中葉的素可泰王朝,當時被視為上層社會的娛樂表演,融合了藝術圖案設計、皮影手工藝、戲劇藝術、演說藝術等多種藝術形式。泰國拉瑪五世國王朱拉隆功在位時,堪農寺開始表演Nang Yai戲,至今已有700多年。
據寺廟的皮影表演藝術家吐薩潘介紹,現在已有越來越多的泰國民眾喜歡來堪農寺觀看皮影表演。吐薩潘說,為了傳承和延續泰國皮影藝術,寺廟每週為民眾開設免費的皮影藝術課程,很多學生利用課餘時間來學習,並登上了皮影表演舞台。
皮影表演這項傳統藝術也受到泰國皇室的重視,皇室專門設立了皇家項目進行保護。由於對皮影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堪農寺也榮獲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