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必有一戰? 兩國實力還懸殊

2015-05-28 10:29:41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南海風雲緊急,美國與中國的角力升高,中美必有一戰之說盛行。大陸「環球時報」引述俄國媒體報導,指南海一旦爆發衝突,中國可動員2億人參戰。形勢果真這麼嚴重嗎?爭論背後,引發中國各方面即將凌駕美國,不再懼怕美國挑戰的說法,但從多方面事實比較,中、美綜合國力差距還非常大,華人該有清楚認識。
 
「華爾街日報」民調顯示,半數美國民眾認為,中國將在21世紀對美國的世界大國地位構成最大挑戰。面對中國崛起,美國憂心而作戰略部署屬必然,但中國是否有實力在二、三十年內挑戰美國地位,則未必有把握,北京領導人應不會沒有理解。
 
分析一個國家綜合國力,不外乎從經濟、軍事和軟實力三方面切入。對中國實力的估計和中國人的自信,大部分從GDP快速增長而來。假設中國整體GDP超過美國,兩個經濟體規模大小相仿,但其組成和精細度也不相等。中國仍有極大部分領土屬低度開發農村,內政也面臨一堆挑戰。依IMF資料,即使以平價購買力測度,中國2014年人均所得7589美元,僅及美國人均所得5萬4596美元的13.9%,中國尚需數十年才能追上美國。
 
中國試圖藉鼓勵人民幣作為國際貿易計價工具,提升其國際影響力。現在人民幣只占全球份額9%,但美元仍居高不下,占81%。人民幣角色會擴大,但短期內恐難取代美元,更何況資本市場需有足資信任的法律結構、市場開放等作支柱。
 
只要中國經濟繼續成長,軍費自然增加。中國目前約花費2%的GDP在軍事上,是美國的一半。中國官版2014年國防預算1320億美元,約為美國軍費的四分之一,但統計不包括許多項目,美國智庫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估計,官方數字應再加兩、三百億美元。
 
中國花在全球的軍費占國防預算的11%,遠不及美國的39%。以目前成長率推估,中國軍費2020年可能達美國的一半,本世紀中葉可能接近平手。但以累積的現代軍事武器裝備數量,美國至少對中國維持10:1的優勢,這還未計算品質差別和美國盟友擁有的軍備。
 
中國雖已增強拒止美軍在中國外海運作的能力,但還未具備全球投射軍事力量的能力。中國對中東石油的依賴愈來愈重,美軍仍是波斯灣和霍姆茲海峽的關鍵主角。傳統兵力方面,中國缺乏盟國、海外基地、長程後勤能力,以及美軍擁有的海外特種作戰經驗。美國約有24萬部隊,分駐數十個國家,中國只有幾千人,主要從事聯合國維和任務。當然全球軍事布局不應與區域軍事效力混為一談。
 
一國的軟實力主要有三個來源:文化能吸引人、政治價值在國內外皆符合節度,外交政策被認為具正當性。中國在南海島嶼的領土主張,對鄰國愈強悍,就愈難增進軟實力。全球電視螢幕聚焦劉曉波不能出席奧斯陸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的那張空椅子上,對中國形象的打擊有如雷霆萬鈞,是中國很難承受之重。
 
要說中國未來數十年內,有軍事實力讓稱霸雄心大夢實現,也頗有疑問,代價是一個重大因素。中國領導人必須衡酌其他國家反應,以及本身的經濟成長目標、對外國市場及資源需求所加諸自身的限制。因此,中國不太可能在全球與美國爭霸,並不代表它不會在亞洲挑戰美國。可是,中國在亞洲崛起遭到印度和日本抗衡,甚至越南、菲律賓等小國抗議,美國因而獲得相當優勢。
 
清華大學教授閻學通曾說:「要為崛起打造友好的國際環境,北京需要比華府發展更多高品質的外交和軍事關係。中美競爭的核心要看誰有更多的高品質朋友。」就這方面言,美國處於有利位置。「經濟學人」估計,全球150個國家中,近100國傾向美國,只有21國傾向反美。
 
中國從現有國際組織如聯合國、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世界貿易組織及其他機構,受惠良多。基於本身利益,中國過去20年也扮演相當角色,以穩定全球金融危機。中國渴望在東亞扮演更重要角色,而美國對亞洲盟國的防務也有承諾。彼此誤判情勢向來都有可能,但衝突卻不是無法避免。
 
目前最棘手的是,美國國內的焦慮,以及國際外力攪亂。動員2億人參與南海作戰,純粹是「人民戰爭」舊思維,不值一哂。中國領導人應很清楚,中共政權的正當性繫於高度經濟增長率,中國還需數十年才追上美國經濟的深度,內部問題更不是靠民粹叫喊喧囂,或中美戰爭威脅就能轉移或解決。
 
关键词:中美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