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對話 中國面對美日「圍剿」

2015-05-31 22:26:42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被稱為「亞洲安全會議」的「香格里拉對話」29日在新加坡開幕。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和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等近30個國家的國防部長和高級官員出席會議;中國則循例不派國防部長與會,由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孫建國率團出席。儘管三天會議的重點在討論反恐及緬甸船民議題,但南海主權爭端勢將成爭論焦點,美國正發動與中國有主權爭議的東盟(ASEAN)國家「圍剿」中國,中國也作好準備反擊。
 
今年香格里拉會議,是美、中軍方因南海主權爭議言辭交鋒後首次面對面較量。去年香格里拉會議上,出席會議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曾針對領土糾紛,發表主旨演講,被中國媒體認為與美國前防長海格「一唱一和」向中國挑釁,中方出席人員也當場作了強硬反駁。
 
今年香格里拉對話前,因中國在南海大規模填海造島,美國派偵察機監視而導致南海形勢空前緊張。卡特啟程前在夏威夷向中國發出強烈警告,宣稱不同意「中國建設的島嶼12海里以內為中國領海」的觀點,要求中國立即並永遠停止造島行動,以此作為他亞洲之行的「起身砲」,似乎設定了本次香格里拉對話的話題。美國官員29日還披露,中國已在爭議島礁上部署火砲,令南海情勢更緊張。
 
在南海並沒有主權主張的美國,之所以從後台直接衝向第一線,與中國對槓,是因原本指望可牽制中國的東盟多數國家不夠給力。儘管多國對中國咄咄逼人姿態不滿,但東盟內部卻立場不一,許多國家不願得罪北京;而菲律賓、越南儘管可充「馬前卒」,畢竟力量有限,難堪大用,以致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推動數年,並未收到立竿見影成效。
 
美國在今年香格里拉對話會前,將美、中之間的緊張升高,既可試探中國的耐力、底線,也在製造國際輿論,造成中國妨礙自由航行權的印象,並讓亞洲盟友看到美國做亞太地區安全利益捍衛者的決心,藉此推動亞洲夥伴國家採取更多積極行動。
 
同時,美國也在重新調整亞太防務戰略,不僅明確「為誰做」(doing for),更要明確「與誰做」(doing with),增強美國與亞太盟友利益的關聯性,否則美國更孤掌難鳴。因此,香格里拉對話會上,美、日、澳、菲、越等國組成的聯合陣線,對中國「圍攻」在所難免,只是力度強弱的差別。
 
中國對此心知肚明,也為對話會作兩手準備。軟的一手是在會前壓低姿態。由於中國外交向來擅長「單挑」,不善「群鬥」,面對美日圍攻,官方新華社以調侃口吻呼籲香格里拉對話多為亞洲安全「防暑降溫」;軍方「解放軍報」則呼籲各國「多些平等對話,少些惡意攻擊」,外交部發言人談話內容也明顯趨軟。
 
硬的一手則是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孫建國29日起密集與越南副防長、紐西蘭防長、斯里蘭卡防長等七國官員密集對話,介紹中國國家戰略與南海主張。如此大範圍會見各國軍方代表,包括日前公布中國國防白皮書增加內容,目的都在提升中國軍事戰略透明性,減少各國焦慮感,正面迎戰美日等國發難。
 
美中近期在南海對峙,是美國「亞太再平衡」政策的新步驟之一,也是兩國在亞太博弈的縮影。美國計畫到2020年把六成海軍力量部署亞太地區,使日後美中在南海由對峙轉為衝突的可能性,更難完全排除。
 
事實上,美國國國務卿柯瑞本月訪北京時呼籲中國採取降低緊張局勢做法,是「先禮後兵」,稍後美國軍方便採取針對性介入行動。北京顯然低估柯瑞提出警告的嚴重性。
 
面對美國升高緊張態勢,中國有人提出,美國對中國崛起的立場已發生質變, 從「防」轉為「抗」,預示白宮將全面調整對華總體政策,因此中共高層宜適時評估美中在南海對峙的後果,不應侷限於南海彈丸之地,而應立足於「亞太再平衡」這一世紀大戰略,調整對美政策,避免與美國擦槍走火,直接發生衝突,成為全球矛盾的焦點。
 
因為一旦南海衝突爆發,北京就不能避免陷入以強敵為中堅的多國集團在南海結網以待、請君入甕的尷尬局面。今後數十年內,中國恐與南海絕緣,中國夢就此夢碎。
 
中國與美國一樣,都面臨國內民族主義的壓力,在美日帶動和影響亞太國家聯手挑戰時,絕不能退縮,只能以牙還牙。卡特與孫建國30日在對話會如何過招,必然精采可期。
 
关键词:美日香格里拉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