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慎因應聖嬰現象捲土重來的形勢

2015-06-07 12:48:26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泰國當局於6月3 日宣布, 入夏以來天氣異常乾旱,國內有34個府已淪為旱災地區,對當地居民生活形成了衝擊,農業生產勢必欠收,受創農地初估達37萬1000公頃。
 
實際上,由於極端氣候變成常態,除泰國外,東南亞若干地區出現災損,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國際專業機構已分別發出臆測,聖嬰現象將會捲土重來,災區農作物今夏可能重創,形勢十分險峻。
 
根據氣象紀錄文獻,聖嬰現象是除了四季以外,最重要的地球周期性氣候模式,這種每3年到7年發生的現象,每次會持續一年。當聖嬰現象在醞釀期間,亞太地區往往會產生不合時節的乾旱氣候,而在美國和南美地區,則洪澇頻傳。由海水溫度變化和大氣交互作用造成反覆出現的聖嬰現象,使特殊環境旱澇失衡。即使威力不大的聖嬰現象,也能肆虐,對農業和人類生活加以嚴重蹂躪破壞。收成無著、家庭無米為炊,影響深處甚至引起社會動亂。
 
在泰方宣布農地因旱成災前後,包括美國、澳洲和日本氣象局在內,愈來愈多的氣候預測者已認定,近5年來出現的聖嬰現象,將會在今年重現。雖然持續的時間和強度仍不明朗,但捲土重來的條件已經成熟,可能為災情覆蓋的地區、產業,都宜做好防災救災的充分準備,切莫存在僥倖心理。
 
若將區域乾旱視為與聖嬰現象結伴出現的氣候,則美國加利福尼亞洲從3月下旬就有95%地區水情告急,農業在遭打擊、農民失業,甚至可能威脅美國食物供應,是另一旁證。
 
東南亞國家受到天氣異常乾旱的壓力,到5月中旬後已告明朗。當地的咖啡、橡膠、棕櫚油等特殊農業商品產量,在全球名列前茅。天氣若持續長期乾旱,農產商品減少,將增加物價支出,對國際經濟無論如何都是負面影響。至於澳洲的小麥,印尼、泰國、越南的稻米,以及現在已受超級熱浪侵襲致逾2000居民喪生的印度,其豐碩農產小麥、稻米、玉米、黃豆和家禽,受不同程度的損害,後果又是難以設想。苦旱、超熱、聖嬰現象,如同揮之不去的夢魘。
 
日本氣象廳(JMA)是最早預期聖嬰現象將於今年(2015年)捲土重臨亞太的機構。目前舉凡太平洋海面溫度升高,導致南美暴雨氾濫,亞洲與東非部天氣酷熱等相關狀況次等為各方測得,聖嬰現象可算呼之欲出了。氣象界指出,聖嬰現象上次出現,在亞太地區造成數百億美元損失。今年若有龐大的聖嬰現象,可能使部分國家蒙受更大損失。尤其是印度,年初有反常豪雨,入夏出現超級乾旱,處境困厄,有如雪上加霜。對聖嬰現象的防範,從某單一國到整個區塊都應涵蓋。
 
防災減災的關鍵要素,首先是迅速有效的因應能力,也是外界最關心的重點。權責機構須具備這種能力,才能獲得充分的信賴,若缺乏因應能力或能力不足,則可能導致龐大的生命和生計損失。這類結果,可從歷來各地發生大規模事故的善後對比,得到充分印證。其次,是決策當局對用以控制損失程度的投資,沒有精確計量和注意,關鍵基礎設施大多都未告完成。所以災難衝擊的預防談不上,生命財產的損失無從避免。
 
在氣象學的領域,聖嬰現象是地球周期性氣候模式,典型特色是太平洋的中、東部海水暖化,以及西部地區變冷的現象,導致天氣型態出現轉變,例如澳洲與東南亞等主要農產區夏季發生乾旱的機會增高。若因應能力迅速有效、關鍵基礎設施規劃完備並適時建成,聖嬰現象所帶來的損失是可降到最低限度的。包括泰國在內,東南亞有了乾旱的徵兆,依專家意見執行防杜損失措施,可能有遠水難救近火之憾。但先從部分簡單項目開始做布局,假以時日,是能夠達成目標的。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