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邀翁山蘇姬訪華 多面盤算
2015-06-12 10:44:03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民主鬥士」「緬甸的良心」翁山蘇姬(昂山素季)10日至14日訪問中國,將與習近平、李克強等領導人會面。讓外界跌破眼鏡的邀訪,被形容成今年中國外交的大事之一,主因在中共邀訪緬甸異議人士、反對黨領袖,本就不尋常,以致官媒除了披露行程,迄今報導有限;加上中緬邊界最近屢因緬軍與叛軍交戰,戰機誤炸、砲彈飛進中國,造成中方百姓傷亡,使北京邀訪翁山蘇姬的用意和外交目標,都受到國際關注。
翁山蘇姬一生際遇坎坷,和緬甸的國運如出一轍。她1945年出生,年已屆70。領導緬甸獨立運動的父親翁山將軍,在她兩歲時被政敵殺害。翁山後來負岌牛津大學,與英國籍學者邁可‧艾理斯結婚,育有兩子。原本以作家為職志的翁山,1988年回緬甸照顧纏綿病榻的母親,卻在因緣際會下成為反緬甸軍政府的在野黨「全國民主聯盟」領袖。
她1990年領導該黨在國會選舉贏得大勝,但軍政府不承認選舉結果,將她下獄,前後關押及軟禁十多年。軟禁期間,她在1991年獲諾貝爾和平獎,但直到2010年11月才恢復自由身,次年當選國會議員。翁山蘇姬堅持「非暴力」的抗爭理念,和印度的甘地、南非的曼德拉、捷克的哈維爾一脈相承,使她成為當代世界矚目的婦女政治運動家。
緬甸與中國西南接壤,少數民族眾多,人口近6000萬,軍政府長期執政。翁山蘇姬曾多次準備訪問中國,最後都未成行。這次北京突然大開善門,據傳是習近平直屬的中央對外聯絡部邀請,而邀訪翁山背後涉及中國與美日的外交和戰略競爭拔河;北京也藉翁山向緬甸軍政府施壓,並打通「一帶一路」障礙,重塑中國在緬甸人心中形象。諸多國際因素摻雜其中,使翁山的中國行備受矚目。
難獲證實的傳聞指北京外交系統認為,中國與緬甸軍政府數十年關係密切友好,牢不可破;翁山只是「異議勢力」,對邀她訪華持保留態度。傳聞指此主張讓習近平震怒,下令中聯辦直接邀訪。
緬甸情勢近年變化甚大。軍政府2010年突然開放黨禁、報禁,向西方靠攏,換取解除制裁,也逐漸排斥中國;2011年大選後,軍政府實行自由化政策,態度傾向美國和西方。迄今中國已有多項重大投資,包括銅礦開採叫停、中緬合資50億美元的印度洋直通中國油氣輸送管路停擺、中方投資36億美元的密松(Myitsone)水電站計畫也被擱置。同時,美日在緬甸的投資卻在加大,拉攏緬甸不餘遺力。
今年初,緬甸政府在中緬邊界與叛軍、即反政府的果敢華人武裝交戰,飛機投彈或砲彈屢越界,造成中國農民死傷,但緬甸政府並未收斂,北京也缺乏有力反制作為,頗傷大國形象,也引發民眾不滿。中國日前在中緬邊境演習,是硬的一手,警告軍政府;軟的一手,則是邀翁山蘇姬訪中國,給軍政府顏色看。
北京邀翁山訪華,也是多面押注,有長遠戰略盤算。一、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今年11月國會大選聲勢看好,有躍為最大黨的可能。二,翁山雖受囿軍政府為她量身訂製的憲法規定,有外國籍家屬者不得參選總統,但全國民主聯盟主張修憲,翁山亦表態有意參選,但時間緊迫,她參選總統的機會相對已低,但北京須先布局準備。三、緬甸軍政府鎖國數十年,經濟凋敝,被迫改革開放,與美國為首的西方日益親近,北京也頗忌諱,必須軟硬兼施,穩住緬甸。第四、「一帶一路」部分計畫途經緬甸,中國不能放棄緬甸,任由它倒入西方懷抱,否則戰略計畫出現漏洞,後果難料,緬甸朝野都須交往,兩面押注。
尷尬的是,中共向來謹慎應對各國反對派,翁山蘇姬曾獲1991年諾貝爾和平獎,與同屬和平獎得主的達賴喇嘛交情深厚,和中國當局囚禁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也有同樣的光環和際遇,濃厚的反對色彩,使官媒須低調應對翁山來訪。
翁山蘇姬是老練的政治人物,表面上中國、美國和西方都不得罪,緬甸反對黨運作經費,傳聞部分來自美國捐輸;她重獲自由後,曾反對中國在緬甸投資發電廠。但她也務實承認,中國是緬甸開發不能漠視的大國,想搭中國經濟列車,料想她不致有讓北京不悅的言行。
這次訪問雙方各取所需,或許也創造中緬合作的新開端;更是習近平運用大國籌碼,在外交方面展現的彈性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