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步入險境 開始硬著陸?

2015-06-15 12:43:14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今年3月出口同比跌15%,4月再跌6.4%,5月續跌2.5%;進口跌幅更大,3月跌12.7%,4月跌16.2%,5月跌幅增至17.6%。進出口貿易額最能反映經濟狀態:出口方面,美國從中國進口的需求雖微增,但歐洲和日本市場不振,使中國貨品出口受挫;進口方面,連續三個月大跌,反映中國國內消費疲弱,成為經濟一大隱憂。更重要的是,中國進出口雙雙受挫,顯示經濟正處於險境,下行壓力巨大,增長可能進一步放緩。
 
眼前最大憂慮是,中國政府雖推出放寬信貸,和加大投資的雙重刺激經濟措施(三次降息、兩次放寬銀行儲備規定、政府大幅撥款推動基建),但可能仍救不了持續放緩的經濟。目前經濟專家已分兩派:一派預測經濟將反彈;另一派則較悲觀,甚至認為中國經濟已開始硬著陸。
 
股市是不受控的領域。中國股市正陷入狂潮中,過去一年,股市「創造」了6.5兆美元財富,等於中國2014年10.4萬億(兆)GDP的63%。但是,這6.5兆「投資所得」,並沒有從股市轉入實際經濟,因為有人拋售股票,就有人承接買入,因此股市炒賣所涉資金,並沒有流出股市,無助實際經濟。現在人人都想找「快錢」,很多人開戶買股票,但經濟卻正在持續下滑。
 
信貸是另一個難以控制的關鍵領域。為了救經濟,政府三次降息,兩次放寬銀行儲備規限,還撥出大筆款項,逼使銀行將錢借出去,讓公司和地方政府可向銀行借貸,進行投資和建設;但銀行也考慮,借貸利潤不高,甚至有倒債風險,因此拒絕將錢借出去,工廠也因出口不振不想借貸,地方政府本來負債已多(欠債超過4兆美元),怕無力償還,也不想再借。這種連鎖反應,大大降低政府刺激經濟措施的效果。
 
經濟顧問公司「Fathom Consulting」設有一項「中國動量指標」,指標顯示,今年5月中國的非製造業經理採購指數,跌至2008年12月以來的最低點;另外,指標所顯示的未來一年中國經濟成長,只有2.8%,與政府預計的2015全年成長7%,出現巨大差距,從成長只有2.8%看,中國經濟實際上已開始在硬著陸。
 
長久以來,西方輿論普遍認為,任何國家經濟都不可能長期維持高成長,中國也不可能例外。所以或明或暗地假設,中國經濟必然從高成長走向低成長,終必走向硬著陸。但這個預測一直沒有兌現,中國經濟雖然不再有10%以上的高成長,但仍然維持西方國家罕有的7%成長。現在問題是:正處於險境中的中國經濟,是否像「中國崩潰論」所預測的那樣,走向硬著陸?
 
崩潰論者這次可能又希望落空,因為中國已形成的調控式經濟模式,或足以阻止目前的經濟放緩,將成長維持在6%以上。所謂「調控式的經濟模式」,指中國政府在經濟放緩時,必然採取貨幣和財政的刺激經濟手段,藉此將放緩的經濟拉住,使之從收縮變為擴張。2009年,中國政府推出6600億美元的刺激經濟措施,成功止住金融海嘯的衝擊;2012年7月,習近平上台前,中國政府兩次降息,當時也盛傳中國經濟會硬著陸,但最終沒有成事實。改革開放後的30年,政府的投資本來就是高成長的最重要因素。這些都是北京對付經濟放緩的可援引經驗。
 
5月的進出口數字,6月8日公布後,令人對中國經濟的信心跌至低點,但三天後,即6月11日,北京公布三項數據,顯示持續放緩的經濟可能正在回穩。這三項重要數據為:5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主要是房市),同比增11.4%,增幅雖是2000年以來最小,但只比4月減少0.6%;5月的零售業銷售同比增10.1%,比4月增0.1%;5月的工業生產同比增6.1%,也比4月增0.2%。
 
可能因為5月份的數據轉穩,中國人民銀行(央行)6月10日宣布新的經濟預測,指今年上半年經濟比預期衰弱,但下半年將略為反彈,全年成長預計為7%,全年出口預計增長2.5%,全年進口預計負增長4.2%,全年固定資產投資仍有12.6%的增幅。
 
另外,國家信息中心則預測,中國今年第二季成長將歷史性地跌破7%,至6.8%,但下半年轉趨回穩。北京官方的數字是否真實可信,是另一回事,但這些數字足以反映中國政府「保七」的決心,當局必然盡一切辦法,將數字維持在7%上下。西方對中國經濟硬著陸的期待,看來可能再次落空。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