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反腐遇阻 淨化變爛尾工程
2015-06-16 12:08:39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習近平2012年11月上台,中共即推動轟轟烈烈的反腐,當局對一黨專政下的「自我淨化」信心滿滿。但周永康案雷大雨小,輿論界多視為反腐已收尾,「大老虎」辦不下去了。跡象顯示,中共因反腐激化的內鬥方酣,習近平、王岐山難再有過去的銳氣,意味反腐可能出現「爛尾工程」;外界猜測習近平權力定於一尊,能乾綱獨斷,和現實似有不小差距。
網路熱傳,執掌反腐大任、習近平左右臂膀的中紀委書記王岐山, 4月23日在中南海會見日裔學者福山時坦承:「長期執政的黨的自我監督、自我淨化的壓力很大……自己監督自己很難,醫學上自己給自己開刀的唯一例子,只有俄國西伯利亞一位外科醫生給自己割過闌尾。這是唯一病例,說明自我更新、自我淨化很難。」
王岐山的感慨,是反腐遇阻的很好註腳。年初以來,海內外輿論多次出現「內外交困,阻力大,習王停止調查常委家族」之說。從今年反腐節奏明顯放緩判斷,反腐受到中共元老掣肘頗可信。一是民間議論最多的「老老虎」、前國家副主席曾慶紅,中共已禁止網路再出現議論。二是被指軍中貪腐後台的前軍委主席江澤民秘書賈廷安、鄧小平秘書王瑞林都沒了下文;前軍委副主席郭伯雄貪腐案,儘管已辦到他的兒子郭正鋼少將,對他的調查卻傳聞因他「罹癌」可能不了了之。三是已落馬半年餘的「大老虎」令計劃,據報導也因陷喪子之痛不能自拔而「瘋了」,可能爛尾。
從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3月宣布周永康案將公開審理,突然變5月22日秘密審判,在社群媒體作文字直播的預期也落空。原本可當「依法治國」樣板、有助改善中共形象的庭審完全變了味。短短兩個月,中共高層針對反腐問題的黨內博弈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外界不得而知。
兩大跡象最引外界關注:一,是中紀委網站最近連發三篇文章,批評紀委幹部違反程序,搞「先斬後奏」、搞「倒逼」,紀委機關不能成「獨立王國」、不能做黨的「公檢法」,紀委不要一味追求辦大案、多抓幾個老虎。評論都針對中紀委,顯係衝著王岐山而來,「人民日報」特意轉載這些文章,背後是誰授意?誰有權力砲打中紀委?耐人尋味。
二,江澤民、曾慶紅等元老對反腐的牽制力量仍大。去年即傳聞,江澤民當面訓斥王岐山:「搞甚麼名堂?黨的形象還要不要?是不是要把我們幾屆中央的矛盾,讓全世界知道?」即使無法獲證實,但江澤民代表的老勢力仍能串聯、集結,抵制習近平施政或對大政方針發難,或背後使跘,似非空穴來風。
周永康案虎頭蛇尾,收場狼狽不堪,似乎意味習近平雖擁黨、政、軍三大頭銜,還兼任十來個各種名目的組長,但並不像兩年來外界揣測已集權一身,能一言九鼎,對反腐也無法拍板定案,否則何致如此雷大雨小,傷害新政顏面。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就傳出王岐山私下央求眾多地方諸侯、封疆大吏說,「習總不容易,有困難,請大家支持!」
習近平反腐之初,中共就有「反腐亡黨,不反腐亡國」之說。習近平反腐是為清除中共肌體的毒瘤,提高中共執政合法性,讓「紅色江山萬代相傳」。當習王即使揪出上百隻「大老虎」,卻對病入膏肓的政體仍是杯水車薪,再深挖下去可能導致高層嚴重分裂,甚至威脅到統治地位後,調整策略,踩下煞車,就不讓人意外。官媒說是「在布更大的局」,從治標轉向治本,讓官員從「不敢腐」轉向「不能腐」和「不想腐」,只是想自圓其說。
從近期謠言和信號看,中共高層正發生有跡可循的重組,習王曾咄咄逼人的反腐聲勢被阻擊,反腐運動後新的權力僵局已形成。「人民日報」前述文章釋放反腐降溫信號;「華爾街日報」也認為,周永康被輕判和不公開審理,都在降低人們對反腐運動的心理預期,反腐似已遇阻。
這場反腐運動究竟已完全停擺,抑或只是緩兵之計,尚待觀察。但形勢要再像兩年前那樣摧枯拉朽,劍及履及,已不可能。周永康案收場收得太難看,被批評是「侮辱民眾智慧」;習近平、王岐山反腐如果被迫中止,老虎勢力是否反撲;中共自身淨化之路遇阻,是否牽動新一波權力鬥爭。看來中共19大還有餘緒,未必是「定於一尊」的權力遊戲。
关键词: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