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改革公共衛生與醫療措施

2015-06-19 12:22:26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國際媒體邇來次第報導,印度、印尼和越南等亞洲新興市場國家,在政府推動下,各自進行或規畫相關醫療改革措施。由於亞洲除日本外,全屬於開發中或低度開發國家,醫療基礎環境建構還未完整,地方資源差距頗大。在一般情況下,公共醫療水準已然偏低,當各地居民隨經濟發展,可支配所得提升,更加重視健康要求時,現代保健就和起碼需求,出現了巨大落差,各國政府為回應此殷切期待,分別展開醫療體制建設,令人感到尚存著一線希望。
 
尤其是,亞洲若干國家提升公共醫療水準訊息由媒體透露時,正當國際間流行時疫方興未艾,一波接著一波而來。非洲伊波拉疫情尚待撲滅,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又突破區域傳播範圍,向東亞肆虐。從5月下旬到達韓國迄今,短期內已持續發生的3次疫情升溫,使南韓全境受到波及,也使亞洲各地備受流行疫情威脅。傳染病無國界,即使公共醫療保健達到相當程度,也不容易遏阻傳染病。若在醫療基礎建構尚未完成的地方,一旦受到疫情衝擊,後果真不堪設想。
 
因此,亞洲新興市場推動醫改,和中東呼吸症候群疫情蹂躪南韓的訊息,同時出現於國際媒體,雖然可能是屬於巧合,但在推動改進醫療措失上都是一次強化宣導的機會。如能由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等高層公共衛生機構,承擔起規畫引導的行動,運用得當,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全方位醫療領域內,施行國家健康、全民醫保計畫,和提升防疫觀念,養成遏阻時疫習慣,都屬於重要項目,也有互聯互通的部分,在共同目標下推行,容易進入高潮加深各地居民認識。
 
從公共衛生、全民健康保險的構面切入,為解決醫療分配不均情形,亞洲國家的行政體系,包括印度、印尼、越南在內,都曾提出相關衛生推廣政策、建設地區衛生健康中心及增購所需設備,期望遇到疾病能早期診斷、再將相關疾病情況立即循原設置的管道傳出。實際上,這正是監測時疫、傳遞疫情所迫切需要的體制,若完成了這項設施,地區公衛人員又接受過必要的專業培訓,則不僅醫療分配不均情形得到相當改善,對傳染疾病原的發現和疫情的迅速流向監測,展開精準研判做出處置指令,將可以一氣呵成。
 
世界衛生組織年會(WHA)第68屆會議日前在日內瓦舉行,以「建構具彈性應變能力的健康體系」為主題。
 
世衛要從伊波拉疫情的痛苦經驗學到的教訓,促使各國共同團結面對教訓,並應建立全球應急機制,更快、更好處理大規模危機。從「不經一事不長一智」的箴言看世衛的前述號召,建立應急機制是正確的抉擇,但從執行面衡量,若沒有各國內部設立的「衛生健康中心」之類基層單位承擔起必要的任務,所謂「應急」是難以落實的,所以世衛等籌畫的新機制,要盡可能和各地衛生健康中心相結合,方是正辦。
 
在伊波拉病毒大規模擴散,疫情造成逾1,000位病患喪生事件中,世衛宣告此項傳染病定位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但由於世衛組織反應過慢,曾引來多方指摘,所以公共衛生涵蓋的範圍廣泛,既包括流行疫情,也包括全民醫保,都不容違誤的是處理的時效。時下伊波拉疫情未了,中東呼吸症候群疫情又推上了最高點,防疫問題要抓緊時間處理。而亞洲開發中國家長久受輕忽的醫療改善議題,也不該再貽誤,世界公共衛生體系應進行一次全面行動,以回應主客觀需要。
 
加強醫療政策,提升人民福祉,處理醫療資源不足與不均的情況,另加上防疫體制的確立。無疑是重大策略,要周延縝密規畫,更得有足夠經費奧援,否則一切都只能停留在原點,動彈不得。以時下全球經濟經秩序的紊亂,實難看得到改善公共衛生的施政,能推到優先順位,但議題既經提出,姑且再做一次殷切期待。
 
关键词:措施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