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粽香悠悠 生意薪火相傳

2015-06-22 12:11:05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新華社曼谷21日電】喧囂的曼谷市內有個寧靜的村莊廊布瓦。記者踏入村裏悠長的巷子,雨後的空氣中夾雜著淡淡的芭蕉葉和糯米的清香。尋香而來,但見瑪裏阿姨一家正忙得不可開交。每年端午佳節前夕,是她們一家最忙碌的時刻。
 
眼前的院子裏擺滿幾大盤糯米、白果、香菇、蝦仁、鹹蛋、臘腸和五花肉,芭蕉葉整齊地疊放在地上,蒸爐在一角熱氣升騰。瑪裏一家席地而坐,4人低著頭,各自麻利地把餡料填入手中折成杯狀的幾片芭蕉葉子裏。隔著煙火氣相互間閒侃幾句,不覺間已是日上中天。
 
瑪裏的祖父母漂洋過海來到暹羅,以家庭作坊的形式制售潮汕小吃。除粽子外,年糕、韭菜餃、龜苓膏、豆花等潮汕風味樣樣出色。
 
50歲開外的瑪裏是第三代華人,祖籍潮汕。如今,潮汕話只略通皮毛的她卻將包粽子這門中國傳統手藝做出名堂,成為馳名鄰里的粽子專業戶。平日裏也經常有華僑華人老顧客和一些泰國本地顧客聞名而來買粽子,端午節期間,粽子是最熱銷的。
 
粽香悠悠,帶給了異國他鄉的華僑華人們故鄉的味道。談笑間,電話響了,瑪裏將電話夾在耳朵和肩膀間:又接了200個粽子的訂單,手中捻熟的動作一直沒停。
 
牆上已挂滿一串串包好的成果,小巧的三角形粽子被黃繩子巧妙地繫上,齊齊等待著蒸爐的洗禮。蒸爐中的粽子只待葉子變色,1個多小時即大功告成。但整個流程中最耗時的卻是材料的準備。包粽子的前一天晚上原料就得買好,第二天清晨則將是一系列精細的工作-浸糯米、炒香菇和白果、煎臘腸、煮蕉葉、腌豬肉。
 
粽子有甜鹹之分,甜者泰語稱為「吉掌」,所用食材又有別於肉粽「芭掌」。而瑪裏家包攬一眾口味,工序繁多,這些慢工細活,從來都是全家人攜手開工。
 
今天的計畫是600個,晌午時分她們已完成400多個,手法之嫺熟、效率之高令人咋舌。「我們家做粽子做了20多年,現在慢慢做少了,從當年每年幾萬個到現在一年2000個。人手不夠,做不來了。」
 
「我們從小看著媽媽做糕點,覺得有趣,不知不覺就學會了」從小與這些令人垂涎的異國糕點為伴,耳濡目染,瑪裏練就一手精藝,並不忘將這些秘方傳授給自己女兒。然而女兒成家後,原來的幫手少了,自己也忙於照顧孫子,粽子漸漸就做得少了。
 
但她們深知,周邊的華僑華人依然惦念那糯米的清新香味。剝開粽葉嘗上一口,唇齒間流連著對故鄉的一縷情絲。再想起故去的先人和端午傳說種種,仿佛與遙遠的故鄉又親近了幾分。
 
关键词:曼谷薪火生意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