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戰如核戰 美中開戰沒有贏家
2015-06-24 13:18:49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華府今(23)日將迎來第七輪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S&ED),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汪洋率團出席。這將是歐巴馬政府任內,對話最後一次在華府舉行,也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訪華府前的一次重要暖身會議。由於連日來美國媒體蜂擁報導,中國國安部旗下駭客竊取美國400多萬聯邦雇員人事資料,預料南海、網路安全和人權議題,都將成美中對話的主要焦點。
從華府的指控和北京的反擊看,美中都暗中在部署、訓練和增強網路部隊。無論國防、商業或對方的航空、鐵路、電力、運輸等系統,只要用到電腦系統控制和通訊,恐怕都在對方假想的攻擊和防禦範圍。平常雙方可能也零星較量,只是秘而不宣,各有斬獲。情勢很明顯,一旦爆發網路戰爭,彼此癱瘓對方各種系統,造成民生和社會大亂、經濟損失,甚至國家動盪,就像核武相互報復攻擊,各方都沒有贏家。這是美中須藉對話訂出底線,防止駭客攻擊,以降低戰略互疑,避免引發更深層衝突的原因。
網路戰被喻為「無硝煙戰爭」,很可能成下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決勝敗因素。儘管大規模攻擊僅在美國和伊朗間發生過,但各國之間小規模攻擊,無時無刻不在進行。「紐約時報」報導,美國情報機構對幾個中國駭客團體進行五年多跟蹤,發現駭客一直系統性地從國防承包商、能源企業和電子製造商獲取信息,且目標會隨北京的經濟策略改變而變化。
當然,這也可能是美國談判前釋放的談判策略或欺敵戰術。美國近來不斷「示弱」,彷彿網路系統不堪一擊,被中國駭客「蹂躪」,簡直潰不成軍。但從2013年國安局前雇員史諾登爆出「稜鏡」(Prism)計畫,政府廣泛蒐集全球人民電話、通訊紀錄,包括美國盟邦領袖的手機,都被蒐集監聽;據說國安局每天搜集全球50億條電話線的通話紀錄,包括20億則短訊……,其電腦容納的海量數據,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龐大的資料庫。以美國電腦科技優勢,很難相信美國一直「挨打」,或技術落後中國。
反之,中國的電腦技術,無論人才或超級電腦運算速度,也是全球領先國家,不可能輸美國太多,某些方面或已超越美國。因此,網路戰已成看似遙遠、模糊,卻近在眼前、天天發生的戰爭;只有業內高手,才知對方底細。敵我不明下,美中對話要有具體成果很不容易,最多只是彼此設限、節制駭客行為,避免像核武般因誤判而引發世界大戰。
美方這次處理政府職員個資被竊相當低調,原因是迄今並無確切證據顯示,北京官方是幕後黑手。OPM負責人坦承,目前僅查到駭客竊走「管理員權限」,卻不清楚駭客「取走」哪些資料。美國400萬份聯邦雇員人事資料遭竊,分析人士懷疑中國想運用OPM電腦系統儲存政府雇員諸如個人戀愛史、是否曾使用毒品、海外聯絡人等信息,運用來勒索或招募間諜。
路透報導,參與攻擊的駭客團體包括「粉紅豹」(PinkPanther)、「功夫小貓」(KungFu Kittens)、Group 72以及名氣最響亮的「深淵熊貓」(Deep Panda)和Shell Crew,據信都隸屬中國國安部。不過,指控都出自美方民間資安公司負責人之口,不足構成美國指控中國的要件,美國須提出更有說服力證據,顯示攻擊與中國官方有關,才能迫使北京就範。否則中國用「毫無根據的臆測」就可把美國打發,問題依然無解。
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過去曾表示,中國80%的政府網站都受到攻擊,主要來自美國。但由於中國監控技術有限,中國提供的證據越具體,反而越會暴露中國技術的漏洞,所以中國的指控比美國更模糊。這些跡象,說明網路戰也爾虞我詐,不能透露己方實力和弱點。
習近平說,「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美中高層近年會晤必談網路安全。美國要求中國停止入侵美國網路;中國則要求通過雙方協商制定規則,宣布網路入侵非法,雙方都停止入侵。但能否達成協議,就看技術優勢和籌碼多的一方,是否願意妥協讓步。謠傳美國有實力在一小時內,全面癱瘓任何國家的網路。而由於美國一向奉行「進攻優先」戰略,防禦相對較不重視,因此網路技術也遺留大量漏洞。
總之,網路已成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如何像核武般,強權間訂定互不侵犯協定,和日常運作規則,對各國都是好事,畢竟沒有國家能承受網路大戰帶來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