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新型大國關係 不易實現
2015-06-30 10:24:01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中關係齟齬不斷下,第七輪戰略及經濟對話日前落幕,果如各方預料,沒有重大突破。為了替9月習近平主席對美國的國事訪問營造條件,雙方平穩過招,表述本身立場,並未撕破臉。對話之外,兩國都使出軟硬兩手策略,日本、菲律賓在南海聯合演習,日本加入南海巡邏,都是美國打出的代理牌;而美國政府網路被駭,中方諱莫如深,兩國關係還是充滿不確定性。
美中戰略及經濟對話是歐巴馬2009年上台後搭建的平台,今年進入第七輪,最受關注的重大議題,是中國在南海填沙造陸,以及美國聯邦人事管理局1800萬現任及卸任職員個人資料遭駭,引起網路資訊安全疑雲。當然,美中兩軍關係及國際問題(如伊朗、北韓核武)也是對話重點。
今年2月以來,中國在南海以飛快速度填海造陸,引起美國新任國防部長卡特嚴詞抨擊,5月中旬,更把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帶上偵察機,到現場上空向全球召告中方工程進度。5月底香格里拉對話,美國就強硬表態維持南海自由航行權利,矢言美國機艦會繼續在爭議海域巡弋。日、菲在南海首次聯合軍演,更是項莊舞劍,美國聯手盟友向中方軍事施壓。
中美綜合國力相對一起一落,習近平的強國夢,意在走出第一島鏈,發展深海海權。所謂「太平洋夠大,足以容得下中美兩國」,表露與美國分享西太平洋海權的意圖,也是新型大國關係的一環,但迄今美國並未接受。美國自二戰以來即以世界警察自居,進入新世紀後,因阿富汗、伊拉克兩場戰爭,耗費軍費逾5兆美元,造成國庫空虛,可謂國力耗盡,想再截堵中國頗有力不從心之感,而中國也具有恃無恐意味。
其實,高科技時代兩強相爭,未必需劍拔弩張、兵鋒相向。何況中方近年發展不對稱戰略,用少數武器作為撒手鐧對付美國。除了專門剋制航母的東風21導彈,解放軍深悉美軍重度依賴網路和太空衛星的「罩門」,2007年即以反衛星飛彈打下自家報廢的一枚氣象衛星,象徵性示威濃厚。
美國雖發展戰區飛彈防禦系統應對,但「金鐘罩」功效如何猶未可知。除了軍事,美國日常生活從金融、軍事、運輸、電力等,每個層面皆依重度賴衛星和網路,假設中方有能力摧毀美國衛星和網路系統,將是美國國防軍事戰略的最大噩夢。
而今中國駭客又露一手。駭客入侵美國聯邦人事管理局資料,案情如雪球般愈滾愈可怕:原來駭客侵入已長達一年,被駭聯邦職員不只400萬人,升高至1400萬人,上周再上升到1800萬人。美國情報總監辦公室指外國勢力是駭客事件幕後黑手,源頭起自中國境內。人事資料落入有心人之手,美國國安門戶可說門戶洞開。
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和美國國務卿柯瑞對談時,都宣稱中美已就網路安全問題坦誠討論,宣示將研商網路行為準則。網路是高科技時代新事物,世界先進國家無不在陸、海、空三軍種之外,悄悄布建「網軍」,其攻守和影響諱莫如深,已成下一場國際衝突必然出現的「無硝煙戰爭」。
戰略及經濟對話後,美中列舉127個領域的成果,唯獨不見網路安全的具體結論,證明問題錯綜複雜超越想像,雙方都不願坦誠「露底」溝通,以免洩漏己方的長短處。南海問題對話之前,意外因北京外交部鬆口,稱造島將適可而止而稍見緩解,而美方亦有所求於北京,希望北京發揮影響力,把北韓拉回六方會談,緩和東北亞局勢。這一切都在為習近平9月訪美營造條件。
習近平9月華府國事訪問,勢必和歐巴馬總統再度提到新型大國關係。美方認為,中國提出新型大國關係的潛台詞,是要美國承認中國的大國地位,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與美國「平起平坐」。清華大學學者閻學通認為,「新型大國關係的核心是和平戰略競爭,而不是全面戰略合作。因此新型大國關係概念不適用於任何其他的雙邊關係」。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是「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
按照這一標準,美國該「禮讓」、中國要趁勢而起,兩國和平競爭,但不是全面戰略合作。如此,則新型大國關係短期內很難實現,因為美國不可能坐視地位拱手讓給中國。誰的實力夠、策略正確,關鍵在經濟實力作後盾,美中領導人恐怕都無法給出答案。
关键词: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