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無休止符 習王葫蘆裡賣什麼藥?
2015-07-01 11:19:09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共持續兩年多的反腐運動是否遇阻了?總書記習近平日前利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的機會,清楚作答:「開弓沒有回頭箭」,「反腐沒有休止符」,宣示反腐仍在路上。緊接著,西藏、新疆和國家體育總局幾位官員落馬的消息宣布。然而,幾隻「小老虎」落馬,並不能滿足社會大眾對反腐的期待。由於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未被公開審判且保住性命,傳聞中的幾個「鐵帽子王」似乎也平安著陸,軍方反腐又戛然而止,如果下月舉行的北戴河會議後不能掀起反腐新高潮,外界就有足夠理由相信,反腐已半途而廢,打虎不成,反被虎噬的後果會十分嚴重。
習近平2012年11月上台之初,打出「反腐」和「清黨」旗號,曾贏得極高民意。然而社會精英很快發現,這場反腐運動與他們期待有很大落差。首先,反腐對象有選擇性,習只反企圖讓他「幹五年就滾蛋」的「新四人幫」(薄熙來、周永康、令計劃、徐才厚)的腐敗,對「紅二代」腐敗網開一面。
其次,反腐目的只是為挽救日益衰頹的近百年中共老黨,由於害怕危及一黨天下,不僅不敢動用民間資源,反而把要求公示官員財產的人士抓進監獄。這樣做既挫傷民心,又得罪整個官場,使中共陷入「不反腐亡黨,反腐也要亡黨」的兩難困境中。
第三,中共反腐,借用《中國紀檢監察報》的說法,是把「雙刃劍」,「打的是違紀違法黨員幹部,疼的是組織,損害的是黨的形象」,這樣的反腐只能適可而止,見好就收。
備受矚目的周永康案處理被批大倒退,徐才厚案因主角病亡半途而廢,令計劃案遲無下文,傳聞中的郭伯雄案,據說也將不了了之。軍方反腐有「走過場」嫌疑下,人們普遍相信,習近平、王岐山對「鐵帽子王」的貪腐大後台、前國家副主席曾慶紅的圍剿可能已失利,中共既得利益集團隨之而來的反撲,似乎已逼反腐踩下煞車。而隨著專責反腐的中紀委書記王岐山五年任期過半,習近平在中共19大後在不再有王岐山這樣的鐵桿兒盟友奧援下,還能否持續反腐,令人懷疑。
一片質疑中,習近平做了頗具深意的兩件事:一是6月16日前往中共聖地貴州遵義參觀。眾所周知,1933年1月舉行遵義會議,在中共歷史上有特定含義。由於毛澤東提出西進渡烏江北上的建議被採納,這次會議成為中共從失敗扭轉為勝利,最終奪取政權的轉折點,毛澤東也因此確立軍事領導地位。因此,習近平遵義之行,一般認為是為宣示他在黨內的絕對領導地位,卻忽略新華社引述他在「突破烏江天險」浮雕前的一句感歎:「當時要是過不去就危險了……」。
習近平似有意借這段話給全黨敲警鐘,就像當年毛澤東建議雖被採納,但渡過烏江天塹仍是風險重重,並非理所當然成功一樣。現在周永康案審結,習與黨內「大老虎」的爭鬥大戲才登場,他也有失敗的風險;而「打虎」一旦不成,整個習陣營必遭反撲,結局將很慘,不可等閒視之。
另一件是上周召開的政治局集體學習會議,會議主旨聚焦當下反腐形勢,加強反腐法制建設 ,形成不敢腐、不能腐的機制 。官方報導提及,針對當前反腐態勢,習近平強調要對違規違紀、破壞法規制度踩「紅線」、越「底線」、闖「雷區」,要堅決嚴肅查處,不以權勢大而破規,不以問題小而姑息,不以違者眾而放任,不留「暗門」、不開「天窗」,堅決防止「破窗效應」。他並連續使用「抓鐵有痕、踏石留印」兩個成語來形容反腐的決心,語氣之強硬十分罕見,一些觀察者認為,其用語可窺見中共黨內鬥爭慘烈,可能已臨近生死交關。
然而,中共政壇釋出的訊息卻混沌不清,讓外界難以看清習近平、王岐山葫蘆裡究竟賣什麼藥。例如,媒體和政府審計部門不斷爆出前總理李鵬女兒李小琳執掌的國投電的腐敗問題,引起外界李小琳已被查,甚至被禁止出境的猜測;但另一方面,李小琳在香港出現,透過各種機會頻頻露面,更助長習、王打虎受阻,利益集團反撲,已達成妥協的傳聞。
看來,中共反腐之劍究竟會不會指向「紅後代」和「鐵帽子王」,只能待北戴河會議後揭盅。而習近平到底是藉反腐開創新局,或習、王已走入死胡同,勢單力孤,被迫低頭,正進入重要觀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