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連三勝 難改中美勝負已定?
2015-07-02 09:30:10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歐巴馬總統上星期意外收穫頻頻,是連三勝的「豐收周」:國會通過貿易促進授權法(TPA);聯邦最高法院連續裁決「歐記健保」未牴觸憲法,應適用全美50州;並裁決同性婚姻合法化,都是歐巴馬期待的結果。歐巴馬任期快近尾聲,才迎來他競選口號中的真正「改變」(change),後兩件事功勞雖未必歸他,卻屬美國劃時代創舉。部分評論指歐巴馬不再「跛鴨」,還能有作為,他的民意支持度也攀上近年罕見的50%高峰。
當前美國最大議題,應在如何振興國家,確保世界領袖地位。歐巴馬剩餘18個月又20天任期,如果想有作為,首要急務直指核心,就是面對中國崛起在各方面對美國形成的挑戰。這種挑戰有些是和平競爭,雙方可互利共贏,如經貿方面;有些是冷酷具排他性的,如軍事方面。但萬流歸宗,真正競爭其實在經濟實力上。
自亞投行事件後,很多評論認為,美中競爭,勝負已定,中國經濟必將超越美國;而經濟實力作後盾決定一切,美國無論財政、貿易結構、製造業回流、就業市場、經濟復甦動能,樣樣難被看好。這場「龜兔賽跑」,中國已後來居上,美國最終須承認失敗,但因美國人的自負自滿,迄今還沒有看透中國的和平式挑戰,更不知敗象快到眼前。
實情真的如此嗎?很難預測,得從今後發展驗證。從時間排序,最迫切的,歐巴馬首先要維護美國平安度過這個周末國慶日,免遭「伊斯蘭國」(IS)恐怖攻擊。IS正值「建國」一周年,上周在敘利亞屠村、在法國斬首、在科威特清真寺爆炸、血洗突尼西亞度假飯店,橫跨三大洲攻擊得逞,向世人展示美國為首的盟國對它無可奈何。如今聯調局連續示警,「獨狼」式做案防不勝防,萬一真發生攻擊,歐巴馬民望必然再重挫。
這個例子具體而微地顯示中美處境的差異。美國因維護世界秩序,包袱繁重。伊、阿兩場戰爭耗費5兆元,導致今天財政困窘之外,據報導,戰場返鄉的殘障傷兵(包括心理殘疾)接近25萬人,他們不就業或難就業,靠政府供養,已成美國長期沉重負擔。中國近日被IS首領巴格達迪首度列入「哈里發國」領土,卻不必擔憂IS真正威脅,避免國家資源消耗到國際維和與海外戰爭。但美國除了中東,還有烏克蘭、北韓、伊朗等難題,中美互比,處境優劣很清楚。
其次,面對中國的挑戰,學者郭岩華提出一個觀點具參考價值。他認為,美國在全球衰落的原因在經濟,並非軍事;中國崛起的原因也在經濟,而非軍事。一針見血指出美中對抗的盲點,美國以「亞太再平衡」,著重聯手盟邦對中國軍事圍堵施壓,想扭轉美國在亞太衰落的趨勢;而中國正好相反,它用「一帶一路」西向策略,創設亞投行,即使中國也全力增強軍備,在東海、南海伸展肌肉,但多數手段卻是和平的經濟手段,且打著共同繁榮旗號爭取國際支持,包括挖美國的盟國牆腳如英國等。
美軍無論質或量,對解放軍仍居壓倒性優勢。但用軍事對付中國經濟手段的擴張(包括填海造陸),有如猛拳打在枕頭上,文不對題,自然收效有限。從南海紛爭中美間的應對,所見「戰略忽悠」不必然是北京刻意欺敵,反而是歐巴馬政府有戰略失誤或應對失策之嫌,以致迄今幾乎快束手無策。
關鍵既在經濟實力,但美國2009年經濟復甦迄今,不確定性很高。第一季連見萎縮已出現多年,成長難見有效動力,包括房地產新屋銷售、消費力疲弱,失業率數據雖見好轉,但部分原因是放棄就業人口(估計達適齡就業人口的37%)增加所致,統計失真。
而歐巴馬大力倡議的製造業回流美國,收效很小;製造業擴張速度回落至近年最低。美國貿易赤字依舊,福利擴增,國債在歐巴馬執政期間從10.625兆爆增至18.005兆,民間債務也增加,寅吃卯糧、借債度日狀況絲毫未見改善。這些劣勢,歐巴馬是部分元兇,僅餘560多天任期,加上有共和黨國會掣肘,難有大指望。他的連三勝反而可能加深朝野對立。
眼前中美正全方位競爭,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刻意與美國「綑綁」一起,彼此利害與共策略,如今逐漸出現「鬆綁脫鉤」跡象。北京不斷釋出「中國無意挑戰美國地位」訊息,美國朝野即使不相信,但除非有翻天覆地的檢討、合作和變革,否則美國的世界獨霸地位真的如日薄西山了。
关键词:中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