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對台收緊?為民進黨執政布局
2015-07-05 17:53:27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日前通過新版「國家安全法」,這部法律以鞏固中共執政作為第一要務,本報2日的社論已作評論。對台灣方面,國安法11條首次將台灣和港澳並列,規定「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和領土完整是台灣同胞與港澳同胞的共同義務」。對照北京公安部日前宣布6日起發放「電子台胞證」(即卡式台灣人民進出大陸旅行證),實際上有將台灣「港澳化」、強渡「一國兩制」之嫌。
連串舉動似有意為2016年5月蔡英文可能執政,中共收緊對台政策有關。
台灣明年1月16日大選投票,即使藍營冒出非典型候選人洪秀柱,主張「一中同表」、兩岸簽和平協議,獲得深藍板塊強力支持,北京也樂見或關注。但「一中同表」連日來遭綠營「抹紅」,馬英九總統、連戰等出面為洪澄清,但「柱姐」近日民調由高峰46%漸下跌,聯合報最新民調,其支持率滑落至33%;國民黨「本土派」近日興起退黨風潮,多人紛紛轉投親民黨或婉拒參選立委。
洪秀柱資望、條件和氣勢是否足以承擔領導國家重任,包括不易擔起黨內「母雞帶小雞」拉抬黨內立委選情,黨內外都有人不看好。但這些臧否,應與蔡英文放在相同基礎評比才算公允。馬英九公開「挺柱」,說7月19日國民黨全代會推舉總統候選人不致有變化,但黨內推舉王金平、朱立倫搭檔的勢力並未全然放棄,泛藍營更不乏扯後腿者,如宋楚瑜。退一步看,即使藍營最後整合成功,團結對外,這場仗要把握打勝很難看好,再樂觀的藍營支持者都須有政黨輪替的心理準備。
這些背景下,北京顯然也對台灣政黨輪替預作準備。國際大形勢變動也顯露,兩岸關係開始跟著質變:
一,習近平主政後對內外表現強勢,無論對美、日、菲、越的領土爭議或南海政策,或對香港「佔中」、政改方案都以剛硬政策主導,罕見退讓,這種風格似漸推及對台政策。台灣自去年「太陽花學運」反服貿、貨貿協議以來,「反中」氣氛高漲,年輕世代拒絕中國,可能刺激北京檢討「讓利」政策,改採與「強逼」雙管齊下策略。「洪秀柱旋風」雖帶給北京期待,但蔡英文果真執政,「維持現狀」的局面充滿不確定性。台海和平靜諡局面是否打破,演變成類似南海、東海國際強權介入「抗中」格局,北京未必沒有擔憂,因此思圖卡緊台灣。二,北京2005年因應陳水扁的台獨衝撞政策,制定「反分裂國家法」,如今再用「國家安全法」重覆宣示,表明台灣問題始終是其最大「核心利益」。在中美日東亞國際博弈日趨激烈,分立的台灣對北京如芒刺在背,分散也牽制北京深化改革的部分動力與資源。如果北京認定國民黨對促進統一無力、無望,更可能改弦易轍。這次改發卡式台胞證,不顧台方陸委會事先警告,也未與陸委會協商,北京想借「法制化」使兩岸「渾如一體」之外,大陸批准設福建自由貿易區,要營造兩岸經濟一體化環境,隱約間已有結合法制和經濟的「推動統一時程」。
三,中美關係開始邁入變化調整時機,華府自然不願台海現狀被打破。台灣和大陸負責兩岸政策的高官,下周起將先後訪華府,與美方交換意見;馬總統也將過境波士頓,公開演講兩岸關係,都說明華府對台海面臨變局高度關切,想密切掌握其發展,維護美方利益。
四,北京當局連續作為,台灣民眾的觀感和反彈似未被北京重視。習近平常強調兩岸要「心靈契合」,但國安法修訂和卡式台胞證實施都異常強橫,與當前兩岸交流的基礎「九二共識」隱含的兩岸分治、中華民國是台灣認定的主權國家及兩岸互不隸屬事實相悖。新身分證政策,已被獨派宣傳「台灣人一夜之間都變成中國人」,拿來攻擊藍營。此政策也無異將台灣「港澳化」,實質等於強迫台灣民眾,除非不赴大陸,否則與港澳居民處境相似。
值得注意的,這些作為可能只是政策起始點,中共不再文攻武嚇,但用法制手段強化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政策,或將不斷出台,逼台灣接受,走向統一目標。蔡英文如執政後發生扞格,則兩岸外交休兵終止、大幅緊縮對台經貿實利政策,都不難想像。眼前台海情勢外弛內張,變局正逐漸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