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柱vs蔡英文 清者自清獨者自獨
2015-07-11 09:53:59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國民黨準總統候選人洪秀柱因兩岸關係「一中同表」、「簽署和平協議」及有關「中華民國的存在」等爭議言論,引起黨內和部分民眾誤解。經連番澄清溝通後,她昨天修正說法,決定不再提「一中同表」,回到「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基礎來,「一輩子保護中華民國,如果當選,任內不可能(與大陸)統一」。但民進黨之前趁機批評她偏離台灣主流意識,走向「急統」,對她造成傷害,她的民調支持度連日跌近十個百分點,與此不無關係。
洪秀柱的「一中同表」引起爭議,主因在對兩岸議題不夠熟稔,發言溢出國民黨政綱。她出身教育界,長期在立法院教育委員會任委員,對兩岸極端複雜與高度政治敏感的議題偶有失言,本屬正常。對兩岸議題,她顯然犯了「偏聽」毛病,主要幕僚不夠穩健,言論造成部分民眾和本土派國民黨立委不安。她對兩岸論述不夠言簡意賅,出言後遇挫即修正退縮,是一大敗筆。
實際上,洪秀柱「一中同表」「兩岸簽署和平協議」等論點,與國民黨大陸政策並無扞格。只是如何防止民眾誤會、媒體斷章取義,讓對手見縫插針「抹紅」,她需要更多社會多元聲音加入,延攬更多專家學者參與,且要有充分的闡釋能力,而不是見反對就轉彎,反而不利建立領袖形象。
首先,她提出「一中同表」,「一中」指的是中華民國,並未在主權立場有任何退縮或自我矮化。但兩岸要從「各表」到「同表」,不能忽略大陸表述的一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台灣不同;歧異既如此大,兩岸如果「同表」,就弱化了中華民國,話語權拱手讓給大陸。這樣表述深藍有疑慮,黨內本土派山頭更想借機拉她下馬,包括揭露她曾罹癌病情,都是同樣居心。
「一中同表」是兩岸從「一中各表」發展到下一階段的「進階版」。未來台灣必然會和大陸討論中華民國的地位問題。這是兩岸政治談判的最大障礙,需要很長時間磨合。時機未到,話說太早,自然易引發爭議和疑慮。
其次,兩岸「簽署和平協議」是2005年連戰與胡錦濤會談的共識,後來納入國民黨黨綱。儘管如此,現階段是否為兩岸談判簽署和平協議時機,不無疑問。
2011年8、9月間,距2012年1月總統、立委投票僅數月,國民黨曾運作推動兩岸「簽署和平協議」,當時不少人認為可能成「票房毒藥」,並不贊同。果然,大舉談論和平協議議題前,華府的政治壓力到來。馬英九當局當時表示,簽署和平協議須有三前提:人民同意、國會支持、國家需要。但華府持續質疑,台北再度提出十大條件,美方仍有疑慮,後來台方提出,必須先進行全民公投,兩岸才能簽署和平協議,華府才不再疑忌。
這個事實顯示兩岸簽署和平協議高度敏感。政治現實上,台灣須取得美國同意與支持,否則不宜在選舉中操作此議題。儘管它已納入國民黨黨綱,但運作前應充分掌握「美國因素」,否則來自華府的後座力,是任何總統候選人不可承受之重。
第三,洪秀柱曾說,「不能說中華民國的存在,也不能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存在,否則就變成『兩國論』」,原意是避免重蹈「兩國論」覆轍。未料被部分人士,包括民進黨發言人斷章取義,大作文章。蔡英文更刻意對媒體作嘆氣狀,好像很擁護中華民國,終於逮到洪秀柱的小辮子。
事實上,「兩國論」雖是前總統李登輝提出,幕後推手是蔡英文。前總統陳水扁提「一邊一國」,也脫胎於蔡英文一手策畫。如今綠營對洪秀柱「不能談中華民國」先斷章取義,再窮追猛打,忘卻蔡英文向美方提「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的虛偽性,以及自己是「兩國論」與「一邊一國」始作俑者。
蔡英文兩岸論述已多次修正,談來談去就是「維持現狀」、「求同存異」等幾句空話,始終迴避「九二共識」,避重就輕,實問虛答。無論她怎麼向美方撇清自己不搞台獨,或強調維持現狀,但各方都在「聽其言,觀其行」,對她不放心。
反而洪秀柱的兩岸論述,即使有生疏和一度冒進的瑕疵,終究有國民黨黨綱為本,還有兩岸國共十年的交流作基礎,怎麼談都不應被懷疑是急統,她也反台獨,是典型的藍營鬥士。蔡英文競選策略,本想搶占馬英九的大陸政策位置,把洪秀柱擠向「急統」一側,看來已難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