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邀安倍閱兵 日本左右為難

2015-07-13 09:40:52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程國平10日在俄羅斯烏法峰會後透露,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6月,已邀請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加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周年活動,日本至今未回應。安倍是否出席北京紀念抗戰閱兵,這是北京表態最明確的一次。安倍過去曾多次表達有意訪中國,與習近平舉行峰會,把緊張的兩國關係拉回正軌,但中國一直未接球。如今中國把球踢回給日本,安倍如答應了很尷尬,不答應又如何改善與北京關係,應對頗費思量。
 
北京今年9月將舉行以大閱兵為核心的紀念抗戰活動,除彰顯大國地位,也曬出「朋友圈」,回擊美、日聯盟以政治、軍事和經濟圍堵。外界曾擔心中國可能像俄羅斯5月閱兵一樣,外國領袖出席者寥寥無幾,成為中、俄抱團取暖的活動。但從中方在烏法峰會透露的信息看,至少上海合作組織所有成員國領袖都已確定出席9月3日閱兵,除俄羅斯外,印度總理莫迪出席,都具指標意義,北京已不擔心。此外,屆時部分歐盟國家領導人也可能出席。
 
儘管如此,這一象徵意義巨大的活動,如果美、日拒絕參與,尤其日本缺席,就不能算「功德圓滿」。70年前的抗戰,美國與國民政府領導下的中國是盟國,如今北京慶祝抗戰勝利,美國若出席,自然道理上也無不可。但日本為當時戰敗國,目前還為釣魚島主權和歷史遺留問題與中國時生齟齬。如果首相安倍出席典禮,必有「秦王令趙王鼓瑟」之嫌,縱使不被解讀為安倍甘拜下風,唾面自乾,也會被亞洲盟國批評立場不穩,不與美國同心同德;日本國內的反對聲浪更難應對。
 
但習近平邀請安倍出席閱兵,顯然不是聊備一格,而是深思熟慮的外交出擊。面對北京的邀請,安倍若貿然拒絕,或許失去與中國尋求和解的好機會,後續政治反響恐對日本不利。而鑑於安倍內閣受日本安全保障相關法律在國會審議影響,支持率有下降趨勢,加上今後九州電力公司的川內核電廠一號機將重啟,安倍內閣還將面臨輿論嚴厲批評,所以他若訪問中國,改善中日關係,或許對拉抬內閣的支持率有幫助。
 
從日本媒體反應看,習近平拋出的政治球,已讓安倍陷入長考。「朝日新聞」報導,安倍一方面顧及國內反對聲浪表示不能參加,另一方面又說「既已獲邀,不想逃避」,進退兩難的處境溢於言表。「日本新聞網」則說,安倍的確已在考慮訪問中國,並尋求與習近平舉行峰會。但日本駐中國大使館卻說「沒有聽說這件事」。
 
安倍究竟是否訪問中國,並出席閱兵活動,他擬於8月15日之前發表的戰後70周年談話究竟將引起中國和南韓甚麼反應,將是重要觀察點。此前日本媒體多次透露,他的談話將明確寫入對過去戰爭的「痛徹反省」,但不表示「道歉」。這一表態顯然與過去「村山談話」道歉和反省的精神有很大差距。為此安倍正考慮以不採取內閣決議的變通方式發表談話,這樣既可坦率表達他個人想法,也可降低文件的等級,緩和中國和南韓的反彈情緒。
 
從習近平今年6月就向安倍發出邀請看,中方似不太在意安倍8月的談話究竟講什麼,而比較在意他究竟做什麼。因此被視為安倍心腹的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局局長谷內正太郎,7月中旬對中國的訪問將十分關鍵,預料他將就安倍的「戰後70周年談話」向中方事先說明,以尋求中方對該談話的理解和克制,同時敲定安倍訪中的最後細節。
 
由於習近平9月下旬將訪問美國,安倍選擇在此之前訪問中國,也能對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展現「中日和解」的一面。但正如日本輿論指出,安倍要實現訪問中國,難度仍非常高,因為9月初可能是日本國會審議安全保障相關法案的關鍵時刻,日本政府官員表示,安倍訪中國是否能成行,須視國會審議法案情形而定。
 
日本外交界正考慮借鑑德國總理梅克爾今年5月創造的模式,即不應邀出席俄方的二戰紀念儀式,而在儀式結束後第二天訪問俄國,建議安倍在北京閱兵儀式結束後的9月4日才抵達中國,既可淡化戰後70周年歷史敏感問題,也避免閱兵典禮凸顯日本戰敗等尷尬場面,卻可向世界宣傳日本面對未來的姿態。這一模式是否被中方接受,谷內近期的北京之行,即可見分曉。
 
关键词:日本平邀安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