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保七成功 股市為何還跌?

2015-07-17 22:23:25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國家統計局15日公布數據,顯示2015年第二季中國GDP增長7%,不僅達到官方目標,與首季一樣守住「保七」的底線,表現優於外界預期。國家統計局並形容,預期下半年經濟成長優於上半年的機率相當高。然而GDP成功保七並未帶動中國股市走揚,反而一路下挫,上證指數15日終場下跌118點,跌幅達3.03%,收於3805.70點,讓人跌破眼鏡。
 
為何中國股市在官方大舉「暴力救市」氛圍下,有多項優於預期總體經濟數據公布作支撐,卻不漲反跌?
 
其一,數據顯示中國實體經濟表現疲弱,讓金融市場面臨更大下行壓力,投資人擔心這將導致消費者支出急遽減少,加深經濟困境。儘管15日公布的6月工業生產與去年同期相比擴張6.8%,優於市場預估的6%;上半年不含農戶的固定資產投資,年增11.4%,增幅也稍高於市場預期的11.2%。但其他數據則幾乎沒有改善跡象,例如第二季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和零售額數據均遜於第一季。
 
當局7月1日發表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只有50.2,表現遜於預估,代表製造業景氣依然薄弱。中國人民銀行6月的調查結果也可看出,有超過五成的中國銀行家感覺經濟「偏冷」。與此同時,上證綜合指數自6月8日起的四周內暴跌超過30%,蒸發掉近4兆美元市值,相當於中國三個月的經濟總量,勢必導致消費者支出急遽減少,對中國內需成長造成不利影響。
 
其二,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的可信度備受質疑。今年全年經濟保持增速7%,是北京當局設下的硬性指標,但投資人顯然不太相信第二季真的能「保七」。因為眾多跡象都顯示政府的促增長政策尚未奏效之際,經濟增速不太可能達到7%。此前「華爾街日報」訪問14位經濟專家,他們大多認為,中國第二季增長只有6.8%,因為第二季經濟表現,除金融行業之外,其他領域幾乎都停滯不前。
 
經濟家經常對中國統計數據的計算方法半信半疑,原因是地方與全國性數據的落差、數據蒐集的缺失,有時又欠缺透明度,官方操縱的痕跡也十分明顯。一些經濟學家擬訂其他數據蒐集方法,例如計算貨運、電力消耗等其他數字來測算,結果常與中國政府公布的數字出入不小。據美國花旗銀行日前測算,中國真正的經濟增速只有約5%。
 
針對外界質疑,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盛來運15日強調,「經濟成長數據『得來不易』,已正確反映了經濟表現,而且數據沒有膨脹」。儘管如此,他的解釋仍未能讓市場放心。
 
其三,第二季伊始中國股市全線上漲,當季結束時股市卻以暴跌收尾,雖然中國政府祭出包括停止IPO上市、允許上市公司停牌及禁止大股東減持等多項「暴力救市」措施,但這些措施不僅沒讓投資人增強對中國股市和中國經濟的信心,反而加深疑慮。人們擔心這些人為干預措施會有嚴重後遺症,最終還須投資人埋單。統計顯示,最近連續七個交易日,外資都透過「滬港通」自中國股市抽回資金,創去年 11 月開通以來最長紀錄。
 
正如一些業內人士指出,中國監管部門先允許規模數兆元人民幣的融資交易,催生巨大的股市泡沫,繼而在泡沫破裂時進行干預,令之前的市場改革嘗試付諸東流。而允許半數上市公司暫停交易的不合常理做法,更將A股市場變成一個不能投資的市場,外資因此紛紛撤退。
 
中國新一屆政府推動產業轉型,經濟成長率從此揮別高速增長時代,轉向中高速,「調結構、穩增長」經濟邁入新常態。總理李克強也強調「不以數字論英雄」,國務院今年訂出全年經濟成長率7%政策目標,雖然第一季GDP成長率7%剛好及格,第二季在經濟持續低迷盤旋、各界都不看好下,仍能死守,足證當局捍衛「保七」底線的決心。然而即使當局把經濟增速降到7%,仍是不易達成的目標。
 
中國經濟在經歷近30年高速發展後,出現放緩跡象在所難免,無論從實體經濟增速看,或是從股市波動幅度看,經濟增長都呈現巨大不確定性。過去一個月,中國股票市場狂跌,撼動了一些投資者長期持有的信念,不再迷信中國監管部門對經濟及市場有充分把握,政府總能遂其所願。可以預期,中國股市不會再只漲不跌,而是一個充滿風險的市場。
 
关键词:股市何還跌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