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領袖不捧場 北京閱兵冒外交風險

2015-08-11 11:11:19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距9月3日北京紀念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不到一個月,北京當局緊鑼密鼓為大閱兵作準備,卻相繼傳出歐美各國領袖將不克出席的消息。被外界視為檢驗北京對外關係晴雨表的閱兵活動,能否成功,正面臨嚴峻考驗。
 
今年5月俄羅斯舉行類似主題的閱兵,由於西方國家一致杯葛,美、英、法三國領導人無一捧場,二戰戰敗國德、義、日領導人也不見蹤影,各大國中最後只有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出席,莫斯科十分尷尬。中國自恃不像俄羅斯孤立,與各西方大國經濟關係緊密,自信這些大國不致像對待俄羅斯總統普亭那樣絕情;北京也渴望利用政治象徵意義高的大閱兵,確立中國的國際地位。
 
然而,國際政治現實可能漸漸讓北京明白,美歐仍控制國際事務話語權,有時雖已成事不足,但敗事卻綽綽有餘。最新進展,日本共同社8日自華府報導,引述美國官員及外交人士消息說,美國已透過外交管道,要求其盟國南韓總統朴槿惠,不要出席北京閱兵活動。因為美方認為,中方活動是打壓美國在國際社會及亞洲地區影響力的戰略之一。朴槿惠如參加閱兵,以美日韓合作為核心的「重視亞洲戰略」會受影響,將使北京裂解美日韓同盟的企圖如願以償。報導並說,美方對南韓不顧美方反對,參加北京主導的亞投行(AIIB)仍耿耿於懷。儘管消息9日被南韓政府否認,相信絕非空穴來風。
 
朴槿惠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有私誼,習近平上台後刻意疏遠北韓,部分原因是為了南韓。習近平早在去年7月訪問南韓,就親自向朴槿惠發出參加閱兵邀請,中韓同屬二戰時被日本蹂躪的國家,朴槿惠即使有100個理由應出席,但唯一讓她不出席的有力理由,就是美國反對。南韓既重視與美國的同盟關係,也希望加強與中國經濟合作,但畢竟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未來她能否頂住美國壓力,仍是未知數。
 
美、日對領導人屆時是否出席北京閱兵式,迄今表態模糊。目前看來,歐巴馬總統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出現閱兵式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尤其普亭已確認出席,美、日領導人更有理由不與他出現在同一舞台。今年4月,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主任麥艾文(Evan Medeiros)對北京閱兵儀式是否能發出和解信號、促進戰爭創傷癒合提出質疑。國務院發言人近日又稱,美國未收到中國邀請,美國態度已不言自明。
 
日本媒體前不久,曾熱炒安倍可能在閱兵日前後,前往北京訪問的可能性。但中國外長王毅5日在吉隆坡對記者說,他從未聽說安倍9月訪中的計畫,「此事不在日程上」,等於終止外界對安倍出席北京閱兵式的猜測。
 
華府有聲音認為,莫斯科紅場閱兵是普亭的舞台、也是習近平的舞台。北京天安門閱兵同樣也會是習、普再次攜手展現「準結盟關係」的平台。歐巴馬和安倍若捧場,難免有甘拜下風、為獨裁者作嫁之嫌。
 
在歐盟,儘管捷克總統齊曼日前確認,將應邀出席北京閱兵式,對北京是好消息。但捷克外交人員也表示,考慮到中國和日本關係緊張,歐盟成員國已決定不接受中方邀請。捷克願意出席,是頂住歐美壓力作的決定。
 
由此看來,中國近年儘管在歐洲下過不少功夫,尤其德、法表面看與中國關係不錯,英國與中國關係也在升溫,但一碰到原則問題,歐美日還是一條心、一個陣線。歐盟駐中國大使史偉7月上旬在北京舉行記者會,就歐盟領導人是否出席北京閱兵明言「可能性非常小。」「華爾街日報」日前引述法國駐北京大使館說法,歐蘭德總統將不參加北京閱兵式。英國國防部也表示,英國軍方不太可能派人參加。而德國則表示,梅克爾總理未獲邀請,將派大使代表德國參加。
 
由於北京強調中國人民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的突出貢獻,強調天安門閱兵是世界紀念二戰勝利70周年的一部分。如果美、英、法等二戰主要戰勝國領導人出席閱兵式,必會為活動和北京當局增添華彩;戰敗的德、日兩國領導人若出席,更能展現促進國際和解和弭合傷痛的努力;北京還能藉此向國內民眾誇耀其國際地位和外交成就。但各主要國家最後若只是派離任領導人、皇室成員、國際組織負責人或駐中國大使代表出席,則閱兵活動表面輝煌,實際上將是外交的挫折,成為俄羅斯紅場閱兵的翻版。
 
关键词:北京外交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